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肥西新闻 > 正文

开农机→买农机→修农机→培训机手……肥西“农机大王”步步先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2-06-22 12:06   https://www.yybnet.net/

6月20日上午,记者走进肥西县严店乡德敏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院门,只见维修工人正顶着烈日给两台大马力收割机“看病”。 “前些天来修机器的车停了一条街,每天光配件都能卖两三万呢! ”理事长严德敏笑着说。

接触农机之前,严德敏是个放牛娃,初中毕业就跟着父母下地干活。为了让家里的几亩地有个好收成,他和父亲经常半夜爬起来拎着煤油灯到田里除草,农忙时节累得两三天下不了床更是常事。 “那时候我每天都要背毛主席语录,其中一句‘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深深触动了我。 ”严德敏告诉记者,他由此产生了学农机干农机的念头。 1971年,他拿着卖粮攒下的钱,跟舅舅到宿松县农机厂当起了学徒。

上世纪80年代初,学有所成的严德敏回到家乡,在生产队开了两年拖拉机。1986年,他从亲友那里借几千元买了台旧拖拉机,农时忙耕地闲时跑运输,一年多时间就将债务还清了。尝到甜头的他又乘着农田水利改造的好时机,与别人合伙买了台推土机帮村里挖搪。 “一天能挖四五百方土,挣到上千块。 ”严德敏说,经过几年“滚雪球”式的积累,他又连续购置了4台机器,施工对象也由最初的水利兴修,发展到公路、铁路建设,很快就成了村里的“万元户”。

虽然他干工程挣了些钱,但村民都觉得他不是正经的“庄稼人”。 2002年,眼看着农村青年大量外出务工,农民渴望机械化服务的心情急切,他下决心从上海购置了几台旋耕机和收割机,并成立了“肥西县德敏农机作业服务有限公司”,准备开展耕收一条龙服务。

机器刚开到家没几天,严德敏就彻底“火”了。 “早上天没亮就有七八个人在我家门口排队,机子路过田边,村民更是拉着不给走。 ”严德敏回忆说,当时一亩田请人代耕少说也要30元,机器耕地只要15元,而且效率高耕得好,农民都乐意接受。那时候,他的几台机器几乎24小时连轴转,村民和他聊天时开玩笑说:“老严,你机器买得正是时候,这下发了吧! ”

2004年,靠着农机发家致富的严德敏发现了新的商机: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涌向城市,大量闲置的土地开始出现。于是,他通过多方努力流转了240亩土地,创建了全省首家“农业产业综合示范园”。 “示范园不仅成了我试验新机器、新种植方式的基地,也成了周边农民学习技术的 ‘教学园地\’。 ”严德敏说,不少农户亲眼见识了机械化种植的“威力”后,就立即决定去购置农机。

眼看周围购买农机的人越来越多,严德敏又瞅准了新的市场——农机维修。 “那时候肥西很多机器坏了找不到地方修,买个配件还要跑到合肥去。 ”他对记者说,如果把需要修理的农机比作“病人”,就得有能及时“看病”的医生。 2007年,他办起了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免费维修农机的同时靠更换配件盈利。几年来,周边来修机器的人络绎不绝,不少省外的机手也纷纷慕名而来。

随着接到的维修单逐渐增多,严德敏发现许多机手甚至连基本的机械保养知识都不具备。 “农机手们需要专业的培训! ”2008年初,他把自家的楼房改造成了培训教室,并购置了课桌、椅子、电脑,还亲自编印教材,针对农民生产中最实际的问题聘请专家讲课。据介绍,仅去年一年他就举办了300多人次的培训班。

凭借示范园、作业服务和配件更换,严德敏成了当地有名的 “农机大王”。如今,收入颇丰的他又有了新想法:“我要建一个农机网站,让更多的机手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最实用的信息。 ” 本报记者王逸群

新闻推荐

中国水稻所专家考察丰乐种业

本报讯 近日,中国水稻所副所长李西明、水稻区试课题主持人杨仕华等17位国家水稻品种审定委员会的专家来到丰乐种业考察。专家组前往肥西县考察丰乐种业所承担的国家长江中下游生产试验及筛选试验...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开农机→买农机→修农机→培训机手……肥西“农机大王”步步先)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