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省会合肥西南,地跨江淮流域之间,临淝水之南,滨巢湖西岸,为全国百强县之一。
近年来,肥西县能源办在肥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业务部门大力支持下,努力工作,使得肥西县农村沼气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农村沼气项目被纳入民生工程之后,项目建设资金得到保障,群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出现了群众争建沼气池的喜人局面,凸现出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坎坷不平的能源推广路
该县共有沼气池1.4万口;大型沼气工程3处;拥有农村沼气服务网点50个。沼气池实现了100~3全覆盖。 2011年,1800口民生工程和846口退耕还林项目的户用沼气,山南镇承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温氏杨桥两处大型沼气工程已全部完成。沼气的使用情况大有改观。目前,肥西县沼气池正常使用串为94%,三改到位率达90%以上,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率达91%。全县沼气池数量达1.4万口,正常使用为1.19万口,每口池一年节支增收达600元,一年可为农户增收达714万元,实现年节能标煤1万吨,年排污能力100万吨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了水源,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起初,群众对农村沼气民生工程的反映却并不积极,大多数村民都心存疑虑、抱着等待观望的态度。为此,县能源办始终把宣传发动作为沼气建设的切人点,千方百计耐心细致地作农民的工作,组织群众到沼气受益村参观考察,现场感受沼气带来的便利、清洁以及效益等好处。同时,还抓典型引路,选择少数认识明确、积极性高的农户作为项目示范户,率先高起点建设,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良好效果。 “一池三改”的良好格局,能源利用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厨房的清洁卫生;沼气的使用使农村常见的脏乱差现象荡然无存,人畜粪便的入池厌氧发酵,进行了无害化处理,阻断了疾病传染源,减少烟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使用沼气的家庭充满着无尽的温馨与恬适。许多农民在亲眼看到沼气的好处后都说:“好!划得来”,家里的液化钱都省了,更不像以前烧煤那样麻烦,而且国家还给每户补助,很实惠。自2009年以后,村民们的思想都转过弯了,由过去不不想建、不愿建,现在却争着建、抢着建。
科学管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沼气建设要有三个主体:政府、技工和农户,缺一不可。发展沼气事业,政府必须下决心、肯投入,让技工看到奔头,农户尝到甜头。为此,该县成立项目建设领导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农委主任任副组长,县财政、畜水、林业、能源办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任成员,全面负责全县农村能源工作,统一组织协调资金物资调集、督导检查、竣工验收等工作,各乡镇也成立相应配套机构。肥西县在推动沼气建设的同时,坚持合理规划布局。
肥西县农村能源办主任邵必红说:“沼气池建设的质量是关键,质量出现问题,不仅造成农户的直接损失,还埋下了安全隐患”。为确保建池质量,项目建设过程中他们严格实行项目法入制、项目公示制、项目建设职业准入制、工程质量监理制、工程材料和设备招标制。县农委为项目法人单位;对每个项目实行公开,将项目的实施内容、规格、时间、资金、补助标准以及资金使用方案等方面在项目区进行公示。
为加强项目建设的质量管理,他们还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资金报账制,把质量意识贯彻到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对沼气施工队伍在建设中实行“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放样、统一采购、统一施工、统一监督。对项目申报、组织实施、资金使用及运行管理等进行全程问责,要求施工人员必须有具备“沼气生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且主要建池人员需有三年以上建池经验老技术员把关,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实行三包,即:谁建、谁修、谁维护。实现项目建设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
近年来,县农村能源办着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对户用沼气配套资金是达到160元/口和大型沼气工程实行一事一议,积极组织实施。对已立项批复并下达投资计划的项目,及时制订实施方案,落实各项开工条件,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实行周报制和月调度制,加强督查检查,确保进度。全县共组织两个专业施工队,一个协会(内设五个专业施工队)进行机械化操作,规范化流程,科学化安装输气管道、沼气灶具、净化设备等。由于措施得力,专业化、标准化建设水平较高,年度任务均在当年九月底前全部完成,从下达计划起到结束,不到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全年任务。
项目完成后,县里抽调相关人员(能源、财政)组成验收组,进行初验,逐户逐池到现场,由农户签字验收,根据检查情况,提出初验意见,提请省、市复验,全县已完成的户用沼气项目和沼气联户工程均一次性通过省、市复验,合肥华杰公司大型沼气工程也已通过合肥市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并把沼气应用研究的新技术传授给广大农民群众,加快了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进一步提高了全县农民的种养水平,使全县农民在富余基础上载上一个新台阶。县农村能源办按照农村沼气项目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资金监督,建立项目资金配套管理制度,做到专帐管理,专户管理(国库),专款专用。项目资金使用按照规定和要求.设立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专职财务人员负责,实行报帐制。县能源办对项目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档案信息管理,确保专职人员从项目申报开始,组织施工到竣工验收,进行分类、分项立卷,装定成册,做到准确完整、系统规范,便于查阅及上报业务部门考核验收。建立健全月报制度。审计部门在对年度国债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后认为;“肥西县农村能源办在项目资金使用上规范,到位及时有效,无挤占、挪用等现象,值得全省学习。
完善后续服务 做到有始有终
沼气能否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要管好沼气池。为此,县能源办下大力气让沼气“建一座、用一座、发挥效益一座”。把握住了今后农村生态能源工作的发展方向:“由重建池与轻服务转向重建池与重服务同时并举”。因此他们非常重视抓好农村沼气后续管理,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充分发挥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在在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中的作用,依托乡村服务网点为基础、持证技工为骨干,建设采取“政府扶持,逐步放手”方式和“自主经营,自我集累,自我壮大”原则,结合交通条件和农村沼气建设的区域分布,建立健全项目服务体系,从2008年开展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已建农村沼气服务网点50个。服务网点按照“六个一”标准建设,服务网点人员全部经过省组织的沼气工技术培训,训后的工人不但学会建池技术,而且掌握沼气发酵原理和日常管护知识,能够指导农户正确维护使用沼气,成为肥西县沼气建设和服务的生力军,也一举改变了以前沼气建好后服务工作没有人做的窘境,解决了老百姓使用沼气的后颐之忧,使服务工作延伸到每个用户,从建设到配件更换、技术指导及使用过程的全方位服务及时有效,每个网点沼气覆盖用户基本上达到了300户,服务区域内的沼气正常使用率达到94%,农户与网点签约率达94%,用户对沼气服务的满意度达100%。统筹规划拓展能源领域
肥西县农村发展沼气,不仅减少了秸杆焚烧和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且沼液沼渣作为良好的有机肥料,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减少了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种植业(饲料)一养殖业(粪便)一沼气池一种植业(优质农作物)”生态产业链的形成,从而使沼气发挥上促进养殖业,下带种植业。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升农业效益。同时以沼气为纽带,带动了改厕、改厨、改圈等建设,把农村的“三废”(秸秆、粪便、垃圾)资源化,促进了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使农民最大程度地增收节支。
县能源办还在全县范围内有重点地选择部分新农村示范点(村),将建设沼气池和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路灯,污水净化处理技术等紧密结合融为整体,从立项规划做起,努力做到新农村建设的农户,太阳能热水器管道预埋和房屋规划同步实施,大力推广农村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技术,使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同时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多种生态生产链条,配套推广太阳能光伏路灯,既加大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可以美化环境,提升村民整体生活质量,还将有效推动农村节能减排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和推动农村能源工作向更高的层次和领域拓展。
如今,肥西县各项民生工程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绿色能源建设无疑是其中熠熠生辉的明珠,它让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也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燃出了肥西农民的新生活。一个:“沼气建设施工专业化、服务市场化、管理物业化”的模式正在肥西大地形成。
成绩是过去的,在2012下半年的时间里,肥西县农村能源办将戒骄戒躁,继续努力,用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 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今年,我们县级层面在省市民生工程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增加了6项肥西个性化的民生工程。而这6项民生工程中就有3项都是政协委员建议、提案的直接作用下促成的。 ”8月12日,肥西县县长胡明文在省“政...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