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被誉为 “无烟工业”,很多省市都将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安徽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发展相对滞后。如何加快安徽旅游业发展成为省政协委员关注的热门话题。克服环巢湖旅游短腿
近年来,湖泊旅游发展迅速,江苏新一轮的环太湖开发正在启动,苏州、无锡两地都把加快太湖旅游开发,提升城市品位,拉动旅游产业作为近期规划建设的主要目标。青海省正在整合青海湖三个成型景区,把它们打造成游客集散、观光和娱乐互为补充的旅游金三角。此外,洪泽湖、鄱阳湖等湖泊的旅游综合开发也正在升温。为此,省民进建议要把加速环巢湖旅游开发作为安徽省旅游开发工作的重点来抓。
突出特色,推动特色旅游线路建设。把周边的民俗文化、自然景观、历史人物及古迹等挖掘出来,注重资源整合,推动特色旅游线路建设。如:将包公祠、周瑜墓、李鸿章故居等古代合肥名人,与巢湖三上将、卫立煌、孙立人等近现代合肥名人整合成以合肥人物为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将肥西三河、巢湖中庙、姥山等整合成以合肥山水为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将巢湖半汤温泉、汤池温泉旅游度假等整合为以休闲为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将渡江战役纪念馆、巢湖三上将等整合为红色旅游线路等;着力打造体现巢湖风光为特色的环巢湖旅游线路,让游客能够在合肥及其周边住下来,改变巢湖旅游以一日游为主的短腿现状,拉动旅游消费。
皖南旅游争取国家政策
《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打造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这是安徽省皖南区域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
胡新方委员建议安徽省成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领导组织并设立专门办事机构。加快制定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突出重点,将黄山市作为示范区核心区和中心城市。在示范区中先行建设,尽快取得突破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设立专项基金,保护皖南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推进皖南国际旅游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启动黄山机场4E等级改造前期工作,加快皖南区域城际铁路建设并与长三角区域接轨,加强国际化高端旅游设施建设(包括允许示范区内利用丘陵坡地资源优势适度建设生态环保型的高尔夫球场,以利于吸引欧美高端游客)。加大力度,争取国家给予比照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政策。
打出大别山旅游“双色牌”
“大别山生态经济区首先要发展生态旅游业。”省民建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可以带动大量的社会服务业,催生大批的就业机会。大别山区是在旅游上可以打 “双色牌”:第一张是 “红色牌”,大别山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可以设立大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此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张是“绿色牌”,依靠青山绿水的自然美景吸引游客,利用优美的田园风光留住游客。其次,大别山生态经济特区要发展生态文化产业,这里说文化产业重要是打造养生文化产业链,利用蓝天白云的清新空气来发展养生文化,结合本地灿烂的人文资源开发养生业态,利用物产丰富的道地药材来发展养生美食。最后,大别山生态经济特区要发展生态农业,这里主要是发展有机农业,提供绿色果蔬,引进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区域内土地流转,鼓励发展专业合作社经济,采用多种有效模式促进农业发展。
让旅游资源“结盟”
叶丽君委员认为,旅游资源整合是实现旅游资源市场价值最大化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的过程,合理整合有利于充分发挥旅游资源集聚效益、互补效应。要按照全省一盘棋要求,打破原有割裂的旅游行政界限,建立旅游资源整合战略联盟。整合不同于联合,不是简单的区域旅游路线的直接加法与减法,整合需要创新,首先需要整合的是旅游资源的管理者和经营者,他们必须站在全省的高度,根据旅游发展的需要和旅游市场的供求情况,分析旅游经济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把各种相关资源要素组合成为具有统一功能的整体,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与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创新。要以资源区划为着眼点,以旅游资源为依托、文化因素为主线、交通环境为纽带,重新组合与调整现有的旅游资源格局,研究旅游资源的内部联系,创新旅游产品。做好资源总体规划与开发,全面安排旅游资源的开发。
赋予古建筑新生命
干阜生委员说,目前安徽省遗存的古遗址和古建筑等应该是数不胜数,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是安徽省先祖给后人留下来的巨大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然而,这么重要的文化财富却有一大半处于没能保护开发现状,只能等待风雨腐蚀。
诸如阜阳市的古遗址古建筑,建于明代的城隍庙,濒于倒塌,颍上县新集镇的清末李氏宗祠,六间古建筑全部为文字砖头修建,并且有三块牌坊,这处古建筑堪称安徽省唯一。
随着国际旅游寻根游的发展,国人会越来越重视寻根旅游,这些现今破烂不堪的古建筑古祠堂也许有一天会成为当地城市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建议保护开发遗存的古遗址古建筑,整合文化与旅游资源共享。
导游导演导师
在程鹏委员看来,旅游与文化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是文化之“体”,两者天然耦合,优势互补。在推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中,景点要吸引游客,首先要有“由头”,其次要有“看头”,最后要有“玩头”。其中“看头”和“玩头”与在旅游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的导游密不可分。
导游不仅是 “参观游览活动的导演”,而且还是文化传递的使者。导游服务质量高、讲解的好,游客就有“看头”和“玩头”。因此,如何增加旅游业中的文化成份,彰显安徽文化的独特魅力,除在旅游策划和宣传上下功夫外,重点要抓好导游的文化培训。为此建议强化导游文化培训,提升导游文化素养,着力打造一支具有丰富文化素质的导游队伍,增强导游的文化传播力,提高旅游的文化服务质量。
非遗要成为民众的嘉年华
洪祖根委员建议,加强非遗文化与旅游深层次的交融,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要利用非遗资源发展旅游业,把非遗景观、景点串珠成线,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让游客更加便捷地游览到更丰富的内容。非遗文化开发出的旅游产品应具有时尚性、娱乐性、参与性和实用性,这也就决定了要用创新、创意对非遗的旅游产品进行开发,比如说民间的一些节日、庆典、庙会,可以在里面融入一些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较高的项目,使之真正变成民众的嘉年华。还有把宣纸、徽墨、歙砚、徽州三雕等制作工艺串联起来,集产学研于一体,形成一条安徽工艺美术技艺走廊,这样的旅游线路内容就十分丰富。
本报记者毛学农谢媛
近年来,中国农村包产到户发源地——肥西县小井庄已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大亮点。 本报记者袁家权摄
新闻推荐
肥西县政协持续建言平安工程
肥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