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队伍后继乏人、群众就医负担仍然较重、医患纠纷处理难度加强、基层债务化解压力大……肥西县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近日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肥西县作为安徽省基层医改试点县之一,于2009年12月1日,对全县27所乡镇卫生院,208所村卫生室,在全省率先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基层医改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亟待引起政府的重视和解决。
乡镇卫生院留不住人
肥西县教科文卫委员会通过调研了解到,2010年6月该乡镇卫生院竞聘上岗872人,2010年、2011年、2012年 3年公开招聘了52人充实乡镇卫生院,但先后又有25人辞职离岗,实际上只增加了27人,相当于一个乡镇卫生院3年只增加1人。尤其是乡镇卫生院人才储备不足,技术人员缺乏,甚至出现一人多岗。由于乡村工作条件艰苦、生活环境受限等问题,很多大学生不肯到基层,一些骨干医生甚至辞职到民营医院。另外,村医待遇低、年龄偏大,退后无保障,村医队伍后继乏人。
群众就医负担仍不轻
据调查,该县城乡居民合作医疗2012年上半年住院实际补偿比54.12% ,县内住院人次占总住院人次60.12% 。由此可以看出,群众看病还有近46%费用不能报销,特别是省级以上医院看病费用54%不能报销,有近40%的病人在县外治疗,就医负担仍然较重。究其原因主要有:基层虽然进行了医改,但技术人员短缺,设备简陋,群众看病外出就医较多;县级医院条件差、床位少,县医院、中医院仅有的420张床位使用率均超过100%,无法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县级以上医院未进行医疗改革,群众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就医,仍然要承担较多的医疗费用。
基层债务化解压力大
截止2011年6月底,该县基层医疗机构债务总额达7269.78万元。其中2009年底长期债务421.64万元已由中央财政安排化解,下剩6848万元未能化解(长期债务3490万元,流动性债务3358万元)。根据省政府规定2010年后各类债务由各县、市(区)政府根据财力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超收等情况,予以逐步化解,但此项工作一直未启动,基层医疗机构债务压力巨大。
破“瓶颈”刻不容缓
肥西县教科文卫委员会呼吁,当前安徽省急需加强医疗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乡村医生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和完善城镇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机构工作的制度;鼓励医学院校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养老保险等方面给予倾斜,解决农村基层卫生人员的后顾之忧。要加快推进县级医院改革,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让90%的病人能够留在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就诊,并把参合患者自费的比例降下来,让病人愿意留下来、能留下来。重要的是设立专项资金,逐步化解基层债务,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卸掉包袱,回归公益性。
本报记者周晓东实习生陶帅
新闻推荐
本报讯 9月 10日至 11日,省九三就“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中的土地利用与产业发展”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社省委专职副主委檀莉参加调研。调研组先后赴肥西县官亭镇、歙县桂林镇进行调研,并在歙县召...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