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肥西新闻 > 正文

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是合肥的两大“水缸”。为保护水质安全和周边生态环境,合肥市去年开始启动水源地保护区的搬迁和保护工作——回归碧水蓝天

来源:安徽日报 2013-11-26 23:42   https://www.yybnet.net/

■ 本报记者 许蓓蓓

7万人惜别老家园

位于庐阳区大杨镇的水库村,地处董铺水库的上游,三面环水,植被茂密,空气十分清新。 11月中旬,水库村的秋色格外迷人,五彩斑斓的树林衬着高远的蓝天,傍着明净的水面,美不胜收。

可此时村民们的心情却不像秋景这样宁静,人们大多行色匆匆,家家户户都在打包着东西,不少房屋已开始拆除。

“水库村处于一级保护区内,本月初开始搬迁的,这次要全部搬完。 ”同行的大杨镇宣传委员郑慧介绍说。

今年47岁的刘宗林正在家里整理东西,妻子在厨房准备午餐,香味扑面而来。

“今天下午就要搬了,这顿饭也是最后一顿了,要做得丰盛点! ”刘宗林指了指妻子的背影,又回头看了看自己亲手盖的、现在已经被拆掉的几间房屋,心中很是留恋。 “住了这么多年,还是有感情的,好在以后会住得更好。 ”

出了刘家,记者看到今年98岁的阮怀林老人正坐在家门口晒太阳,年近百岁的她依然腿脚灵便,目光有神。

见到有人来,老人站起身来朝我们打招呼。提到搬家的事,老人的眼眶湿润了。

“我妈一辈子都生活在这里,对这里感情很深。 ”老人的女儿、69岁的郑家芝说,“这次搬家,一开始说什么她都不愿意走,后来我们都来做她的思想工作,跟她讲搬家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她慢慢地就听了。 ”

董铺、大房郢两大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坐落于合肥市区西北郊,远离主城区,对于大多数生活在水库周边的居民来说,生活条件艰苦,出行也不便。此次搬迁,意味着他们将要离开村庄搬进设施齐全的现代化住宅小区生活,也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改善。

此时,和水库村遥遥相望的蜀山区南岗镇鸡鸣村,也进入了搬迁的最后时刻。村民丁本凤大姐也是剩下的不多的搬迁户之一,她正安排几个儿子将沙发、桌椅等家具搬上车。

水源保护区内的生活污水排入水库;传统的农耕方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面源污染严重;同时,随着城市人口和产业的快速集聚,供水保障和防洪安全对水源地保护要求不断提高。合肥市国土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保障城市用水安全,2012年,合肥市委、市政府启动董铺和大房郢水库水源地土地整治项目,涉及庐阳区、蜀山区、肥西县、长丰县等县区,总面积约24.3万亩,共43个村居,约2.4万户,7.5万人。

安置房与城市接轨

走进位于庐阳区董铺路与清源路交口的卫庄复建点建设工地,只见一栋栋大楼拔地而起,高高的吊车耸入云霄,一辆辆货车正在来回运送各种建筑用品,工人们正在对外立面进行紧张的施工。

“现在所有的住宅楼都已封顶,目前正在进行各项附属工程,预计明年夏季正式交房。”庐阳区重点局房建科负责人牛欣松指了指楼房建设效果图说:“你看,这里是幼儿园,这一大片是绿化和体育健身用地,这一排都是商业区,生活十分方便。 ”

据介绍,卫庄复建点是合肥市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土地整治项目的首个复建点,于去年9月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达19万平方米,竣工交付后将可安置近1600户居民,安置人口达到5000余人。自水源地保护土地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庐阳区已搬迁保护区居民1万余人,已开工建设3个复建点用于安置搬迁群众。

据了解,合肥市拟在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外,共规划建设11个这样的安置点,安置点配套建设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便于群众生产生活。目前全市有6个安置点已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达103万平方米。

今年78岁高龄的金运发老人是蜀山区南岗镇双塘村人,当了一辈子村民组长的他,得到要搬迁的消息时,第一个交出了自家房屋的钥匙。

金运发家一共六口人,四间瓦房虽然够大,但是也只有他和老伴住。金老说,从村里出去基本靠步行,要走一个小时,然后再搭摆渡车。两个孙女上学太不方便,所以儿子一家四口已经搬出去了。

谈到搬迁,金老说,要说不舍得肯定有,但是搬迁以后,能住进回迁小区,交通方便,生活也方便。

“以后我就可以天天看见孙女们了! ”对于搬迁后的新地方和新生活,老人充满了期待。

“这里比较偏,孩子上学都要走几公里路,才能坐上车。 ”庐阳区大杨镇水库村村民刘宗林也有和金运发老人同样的感受。他告诉记者,他将要住上的新房选址在主干道边上,路边就有公交车,孩子上学、自己外出打工肯定要比现在方便多了。 “听说小区周围有超市、菜市、医院,绿化也好,环境也好,跟城里高档小区一个样! ”

昔日村庄变绿色海洋

在蜀山区、庐阳区水库周边村落采访时,记者注意到不少道路两旁都是茂盛的树林,红的枫叶、绿的松柏、黄的银杏,在秋风中摇曳生姿,格外好看。

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保护“大水缸”周边生态环境,搬迁后的土地已全面退出存在污染隐患的传统农业、工业、养殖业、餐饮业等项目,流转给林业公司栽种苗木。

在位于蜀山区南岗镇的安徽农垦集团南丽湾现代农业基地,记者看到许多工人正在现场劳作。 62岁的当地村民沈模仓正和工友们一起给树木绑上稻草,做好冬季防冻措施。他告诉记者,他家原先有10多亩地,目前已全部租给苗木公司了,如今自己不但可以拿到土地租金,还在苗木基地找到了一份工作,每月工资近2000元。

基地负责人盛志强告诉记者,公司去年3月份流转了当地1300亩地。一年多来,基地已经种上了紫薇、银杏、桂花等几十种景观树,原先荒芜的土地如今已经是绿阴遍地、鸟语花香,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同时基地还从当地招聘劳动力,解决了许多村民的就业问题。

据合肥市国土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两大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村庄在完成搬迁后,将推进旧村庄复垦和土地流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入现代无污染绿色农业,科学规划、依法保护水源地环境,将保护区建设成集生态性和示范性融为一体的城乡生态示范区。通过水源地土地整治,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保障饮水安全,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

目前,蜀山区正在打造一个“北部生态休闲区”,范围沿董铺水库及其引水渠南岸区域,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据介绍,将来建成的北部生态休闲区还把蜀山森林公园、合肥植物园等多个园区连点成面,营造出一个“绿色氧吧”,将成为合肥市民未来休闲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庐阳区在整治后的水源地保护区设立一、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控制区以水源涵养林、湿地为主,发展特色苗木培育、林业种植项目,形成林水结合的生态缓冲隔离带。在二级保护区内,严格控制项目进入,全面清除存在污染的企业,同时围绕辖区三国遗址公园、三十岗乡国家AAAA级生态旅游风景区等品牌,将保护区打造成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文化、旅游、休闲区。

新闻推荐

在肥西县三河镇每逢过年许多人家要在门前挂上贴姓氏的

在肥西县三河镇,每逢过年,许多人家要在门前挂上贴姓氏的门灯。近几日,三河古镇上的米国英老人整日忙得团团转,不少人都请她制作新门灯。米国英老人是如今镇上为数不多会做门灯的人了。门灯制作有...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是合肥的两大“水缸”。为保护水质安全和周边生态环境,合肥市去年开始启动水源地保护区的搬迁和保护工作——回归碧水蓝天)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