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肥西新闻 > 正文

农闲人不闲,科学谋种田。除夕一早,记者来到肥西县严店乡东南村,与种粮大户李邦胜一道查苗情、吃年饭、谈愿景——年饭桌上话农事

来源:安徽日报 2014-02-01 23:10   https://www.yybnet.net/

■ 本报记者 何雪峰

迎着冬日里和煦的阳光,除夕一早,记者走进肥西县严店乡东南村种粮大户李邦胜的家中,只见他们全家正在热气腾腾的土灶边,每人端着一碗粉丝吃得带劲。“除夕吃碗热粉丝,预示财源滚滚来,粉丝就好比那串钱的线。呵呵呵……”面对记者好奇的表情,李邦胜笑着作了风趣的解释。

今年47岁的李邦胜是个地道农民,不过,他厚厚的眼镜片和儒雅的谈吐,透出几分专家的味道。两碗讨喜头的粉丝下肚,李邦胜和弟弟李冰结伴下地查看小麦苗情。 “每天到地里走一走,才觉得心里踏实。”李邦胜说。最近天气暖和、久旱无雨,他担心麦苗生长受影响,不过几天前的一场及时雨,让他吃了定心丸。 “瞧,地里墒情、苗情都不错,这个年可以放心过了。 ”李邦胜踩着松软的泥土眉开眼笑。

“小麦只不过是冬春季的一个小插曲,为的是不让土地闲着,其实,水稻制种才是咱全年的重头戏。 ”老李在地头一边跺着脚上的泥一边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老李就开始规模种粮,从种植常规稻到从事杂交水稻制种,再到间种小麦,不停摸索科学种田之路。如今他已是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科技示范户,带动了附近一大批农户从事制种业,乡亲们亲切地称呼他为“制种辅导员”。

沿着乡间小路往回走,只见村里炊烟袅袅,鞭炮声震耳欲聋。还未进门,就闻到了久违的大锅米饭香。厨房里,老李的妻子王友玉和婆婆正默契配合,用尘封了一年的大土灶烧年夜饭。 “过年时才会烧土灶,要的就是这个年味。 ”王友玉笑道。正说着,香案已燃起红烛,鸡鱼肉蛋摆放一桌,大家围坐在一起,把酒庆贺。几杯酒下肚,老李的话多了起来。 “粮食增收,离不开我们制种大户啊。现在农民的用种量大大减少,单产反而提高,这都依赖于种子质量的提高。 ”他夹起一块鱼肉放进嘴里,眯缝着眼和记者拉起了他多年的“制种心得”。“与普通种粮不同的是,水稻制种对农技要求高,比如说二段育秧、插秧、拉花、去杂、精选等等,简直比绣花还要细致。你可知道制种还分为父本和母本,父本只能用手工操作,讲究得很呢。 ”

“过去,咱村农民种一亩水稻净收入不过六七百元,在我哥的带动下从事制种,一亩地收入翻了几番。现在全村有三分之二的农户从事水稻制种,大都盖上小洋楼、开上小汽车了。年轻人崇拜大明星,我哥的偶像就是袁隆平。 ”老李的弟弟李冰不失时机地夸了哥哥几句。

这下,老李更高兴了,说:“地方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也多了。比如以前遇到干旱,有钱用不了水,现在遇到干旱,免费水哗啦啦放进田,好政策提高了大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积极性。 ”

“马年是个新开始。 ”老李扶了扶眼镜,透露新年新蓝图,“我和堂兄联合村里的制种大户们成立了东南村种业协会,以后大伙儿可以抱团与种子公司进行价格谈判,可以掌握一定的市场定价权。还有,几天前,我牵头成立的肥西县优农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已正式注册成功。咱们制种大户今后不再是普通的粮食生产者,而是有一定市场意识的经营者。 ”一番话,说得大家都鼓起了掌。

新闻推荐

要留光明在人间

肥西县一位古稀老人从事志愿服务多年,主动签订了捐献眼角膜等器官的协议书;罹患癌症后,他依然坚持志愿服务——■ 本报记者 许蓓蓓本报通讯员 张妍3月20日,记者在安医二附院见到了吴信龙,他骨瘦如...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农闲人不闲,科学谋种田。除夕一早,记者来到肥西县严店乡东南村,与种粮大户李邦胜一道查苗情、吃年饭、谈愿景——年饭桌上话农事)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