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肥西新闻 > 正文

扫马路挣学费15名贫困学子仅1人坚持到底

来源:安徽商报 2014-09-11 07:24   https://www.yybnet.net/

唯一坚持到最后的寒门学子李玲说:“劳动获得的报酬,拿在手上很踏实。 ”

在坚持做完一个月的环卫工后,大学生李玲(化名)来到合肥市蜀山区城管局,领取了2100元薪水,这是她用辛劳的汗水换来的报酬。不过,李玲很孤单,因为在最初报名暑期环卫工岗位勤工俭学的15名大学生、准大学生中,只有她一人坚持到底。蜀山区城管局局长杨策标则更多是感慨,孩子们,既然身处贫困,怎么就吃不了这一点苦和累?

【多数人的爽约】

15人报名勤工俭学

今年7月8日,本报“爱心面对面”栏目联手合肥市蜀山区城管局,面向寒门学子提供15个暑期勤工俭学的环卫工岗位。

根据方案,只要符合条件的参与者在一线环卫工岗位工作满一个月,便可获得1800元薪酬。

报名电话公布后,立刻引来了不少贫困家庭和学生咨询、报名。仅仅两天,15个名额就满了。这其中,还有两位是在校大一学生。

仅4人来城管局集合

7月14日,报名的贫困学子就要到蜀山区城管局集合。

然而,当天上午,15人中仅有4人到场。这样的冷场,让在会场等候接洽的蜀山区城管局清洁一队队长张瑞平、二队队长凌琴感到意外又失落。

“来的还算守信的,有的学生报了名,却不来核对信息。我们打电话询问,对方一句‘不来了\’,就挂断电话。 ”一名负责接洽的工作人员说。

当天来到现场的4人中,仅有2人表示愿意参加勤工俭学。最终,张瑞平和凌琴各领到了一名学生。

听说要扫马路就放弃

当天,一位汪姓家长说:“我们把儿子送来,希望他能在暑假里多锻炼多收获。 ”然而,当听到有关负责人现场重申环卫岗位需要每天八小时清扫马路,且持续一个月,这位家长当即犹豫了起来,他身旁的儿子也面露难色。

之后,两人走出会议室在门外低语了一会,又返回来委婉表示拒绝。

只有1名女生来上岗

7月15日,是两名应征学生上岗的第一天。

然而,当天早晨,除了在合肥某三本院校上大一的李玲上岗外,另一名头一天还答应上岗的梁姓女生,突然变卦,在当天早晨给凌琴打电话,说自己不来了。

坚持者拿到劳动报酬

仅剩下的大学生李玲,干满一个月工作,领到2100元薪水。除1800元是约定的工资,城管局给她增发300元防暑降温费。

【爽约者的理由】

没时间怕吃苦难坚持

为何这么多报名者爽约?在采访中,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对此问题都回避不谈。爽约的梁同学父亲在电话里说,后来家里有事情,就没有让孩子来参加勤工俭学了,并不是孩子害怕吃苦。汪姓同学坦言,夏天太热,一个月实践时间太长,自己吃不了这份苦,半途而废还不如一开始就退出。

【发起者的感慨】

想锻炼,又怕吃苦,如何强大自我?

蜀山区城管局局长杨策标说,家长想让孩子接受锻炼,但是又怕孩子吃苦,一联想到孩子吃苦的画面就于心不忍,心疼得要命;加之现在家里条件也比较宽裕了,最起码不愁吃不愁穿,何必让孩子受这份苦呢;况且现在就业机会很多,很多社会实践都能赚钱,何必要去当环卫工呢。

杨策标说,自己也是父亲,他能够理解家长们的选择。但他也曾让自己的孩子当城管,在一线参加劳动实践,且分文不取。 “在我们的环卫工人中,有不少家庭的孩子,经常去帮父母分担。 ”

杨策标说,一些报名之后又爽约的孩子,“用劳动换报酬”的概念并不深;还有些孩子认为一线环卫工作业又脏又累,身处贫困之中,不能承担自己的责任,不愿意吃这份苦。

“劳动不分贵贱,环卫等一线作业虽然辛苦,但是收获也会很丰富,家长应给孩子做表率,鼓励他们多尝试多体验,这对于孩子自己而言,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 ”杨策标说。

【一个人的坚持】

感恩:为父母减轻一些负担

在蜀山区金寨路与望江路交口向西200米的路段,是李玲这一个月清扫保洁的地方。

李玲是肥西县上派镇人,她的父母都在合肥打工。李玲坦言,自己所上的三本院校学费比较高,而父母收入不高,所以想利用暑假来勤工俭学,不仅可以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也能够锻炼自己独立。

李玲说,带领、指导她工作的环卫工张阿姨很照顾她,苦活、累活,都尽量不让她做。同时,普通环卫工每天早晨3点多就要上岗,城管局特批她每天9点到岗,只要干满8小时,就可以下班。

努力:每天流的汗湿透衣服

即便如此,因为每天都需要清扫、捡拾路边的垃圾,这份劳动仍很艰辛。一天走下来,李玲最大的感受就是脚非常酸痛。她特意穿了双硬底鞋,“穿软底鞋的话,可能用不了一周就会磨破”。

到了7月底高温时段,每天顶着烈日,还要穿着环卫工作服,酷暑是对她最大的考验。“每天流的汗,一遍又一遍湿透了衣服。 ”

心得:劳动报酬拿着很踏实

与在路上工作的大多数环卫工不一样,李玲一身的学生气,在环卫工的队伍里尤为显眼。工作才几天,李玲说路上总会有人投来异样的眼光,甚至有些老人还会上前问她,为什么这么小就来做环卫工。

李玲说,虽然晒黑了不少,但自己劳动获得的报酬,拿在手上很踏实。

通讯员沙先清王茜

记者武鹏

新闻推荐

肥西紫蓬镇人民调解助力基层和谐稳定

本报讯 (王岗 张大西鹿建民)“人民调解工作只有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用群众听得明白的语言、便于接受的方式解答和处理问题,才能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肥西县紫蓬镇...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扫马路挣学费15名贫困学子仅1人坚持到底)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