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肥西新闻 > 正文

“老漂族”如何快乐享晚年

来源:安徽日报 2015-04-30 17:21   https://www.yybnet.net/

照顾婴儿、接送孙儿、做饭做菜……在繁华都市,这样一群老人为照顾儿孙自愿或被迫离开家乡,却面临着语言不通、生活习惯各异、难以融入新城市等难题——

■ 本报记者 高城

随子女迁徙,生活围着孩子转

每天早上6时30分,57岁的赵云华准时起床,简单的洗漱后开始准备孙女的早餐。

7点钟儿子媳妇起床赶去上班,赵云华叫醒4岁半的孙女,换衣服、洗脸、喂饭,8时30分左右送到幼儿园。接着赶去附近的菜市场买菜,再回家打扫卫生、做家务。下午4时30分,去幼儿园接孙女回家,做好晚饭等着儿子媳妇下班。

对于从安庆老家来到合肥3年多的赵云华来说,自从孙女上了幼儿园,这已经成了她每天的固定日程。

“很辛苦,但是看着孙女越长越高、越来越可爱,心里也觉得值。”赵云华告诉记者,可让她觉得遗憾的就是“老了还要两地分居”。因为还没到退休年龄,赵云华的老伴还在老家继续工作,放假的时候也会来合肥团聚。但赵云华还是十分挂念,“担心他别烟抽多了、酒喝多了,吃得不好,我又不在身边,照顾不上。 ”

“孩子们工作忙,保姆难找也不放心,老人再不‘搭把手\’,孙女就没人带了。”赵云华说,过两年老伴就要退休了,儿子媳妇也筹备着在附近再买一套房子给老两口住,“到时候一家人就能团聚了。 ”

像赵云华一样,在本可安享晚年时,为抚养孙辈或照顾子女而跟随其生活、年龄大多在50岁至70岁之间的特殊群体,被称为“老漂族”。他们为了孩子安心工作,离开故土进城给子女当“保姆”。

一直生活在铜陵的杨大叔和老伴王大妈,4年前也因为这样的理由,卖掉了老家的房子去了女儿所在的广州,当起了“老漂族”。

和许多涌入北上广的年轻人一样,杨大叔的女儿杨云靠着自己的刻苦努力考上了广州一所名校,毕业后应聘到当地一家待遇不错的私企。为了让女儿尽快在大城市落地生根,老两口一合计,卖掉了老家的房子给女儿当了首付款,在广州买了套房和女儿住在一起。

“刚来的时候确实不适应,去买菜人家说话我们都听不懂。”杨大叔说,南方气候闷热,饮食也和江南小城不同,老两口花了不少时间才慢慢习惯。在女儿的帮助下,老两口还学会了上网、聊QQ和微信。 “白天一起逛逛超市买买菜做做饭,晚上再去跳跳广场舞,日子过得倒也自在。我们就这么一个女儿,女儿在哪,家就在哪。 ”

享天伦之乐,面临诸多烦恼

“我就是这个家不收钱的老保姆。 ”在合肥市滨湖新区的某小区,记者见到杜大妈时,她正推着婴儿车带着一岁多的小孙子在小区里遛弯。她告诉记者,在儿子家生活的这段时间里,她时常觉得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 “儿子媳妇工作忙,回家后除了吃饭睡觉就是陪小孙子玩一会。和我交流不多,有些事也不和我打招呼。 ”

“白天忙了一天,晚上我就到小区附近的棋牌室去转转,可是和我们老家的规矩又不一样,我也看不懂。 ”杜大妈觉得,用“孤独”这个词来形容她的状态很贴切。她想着等小孙子长大了,她就回老家,找老朋友打打牌,多到亲戚家走动走动,“那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

和杜大妈一样,不少“老漂族”放弃了几十年的家乡和固有的亲缘关系,来到异地生活,虽然享受到天伦之乐,却也面对着想象不到的若干烦恼。采访中,多位“老漂族”表示,不是不想融入这个城市,而是想要改变几十年的生活习惯真的很难。

一组对300名50岁以上“老漂族”的调查数据显示,65.2%的老人认为子女对他们的重视不够,42.3%的老人对家庭生活不满意,79.2%的老人感觉很孤独。此外,64.7%的老人 “在家独处”打发闲余时间;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后,49.7%的老人选择了憋在心里不说。

与此同时,医保异地就医难,也是“老漂族”不得不面对的养老问题。 53岁的王大妈上个月从广州女儿的家回到合肥接受了子宫切除的手术。 “如果在广州做,我们都不太清楚异地医保就医的相关政策,也不知道手续有多麻烦,干脆回来了。 ”王大妈说。

类似的问题许多“老漂族”都曾遇到过。持老家医保卡,“老漂族”很难在异地就诊,有些允许异地就诊的,必须得是全额垫付,再凭单据回医保原籍进行报销。如此一来,许多“老漂族”都是“小病”粗略治治、“大病”回原籍彻底检查治疗。

一位社区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各省市医疗保险制度总体框架是基本一致的。但各地报销的起付线、封顶线、支付比例以及报销的病种、药品范围等均有所差别,这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异地就医难的问题。

“漂”得更幸福,快乐享晚年

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加剧,是“老漂族”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份研究报告将老年人移居的缘由分为四大类:投靠子女型、支援子女型、追求生活品质型、落叶归根型,而前两大类占比近八成。

“移居老年人,尤其是被动移居老年人所面临的问题往往要多于本土老年人。 ”安徽阳光心健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师王维维指出,对环境的适应、心理的调适、新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其本人及子女的经济地位等都会影响到他们在移居地的生活状况。针对“老漂族”普遍存在的精神空巢问题,她建议,子女们应当尽力帮助老人尽快“入乡随俗”。

“老人需要子女的陪伴、沟通、理解。 ”王维维表示,一方面,子女应当充分了解和满足老人的情感需求,给老人一个倾诉的出口,对于老人的不同生活习惯要及时沟通并且互相理解。另一方面,子女要帮助父母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帮助父母认识新的朋友,给他们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融入新的社交圈,进而融入城市。

如何让“老漂族”“漂”得幸福些?长期关注养老问题的省人大代表张超认为,除了解决老年人自身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还需要破除制度障碍。 “让‘老漂族\’老有所依、老有所‘医\’,以制度保障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她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和医保制度,以流出地医保作为统筹标准,打破异地医保的瓶颈。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应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福利保障要惠及常住人口而不只是户籍人口,解决“老漂族”社会保障的管理和居住地两不靠问题,保证其享受当地老年人的基本社会福利。

“社区也要做好老人们的养老服务,邀请‘老漂族\’们多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 ”张超建议,社区可以多开辟一些老年人日间活动场所,组织娱乐和文体活动给老人们提供认识交流的平台,将“老漂族”纳入当地街道、社区服务网。

3月30日,在合肥市集贤路与习友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小区内,来自肥西县三河镇的 85岁的丁常青带着一岁半的曾外孙女可可玩耍。

本报记者

徐?昊 摄

新闻推荐

肥西明年禁行黄标车

本报讯 (记者 许蓓蓓 通讯员 张妍)近日,肥西县出台加快推进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工作的实施方案,决定今年底将基本淘汰全社会黄标车,目前该县环保部门已初步确定注册登记的黄标车3371辆。方案同时规定,自...

肥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老漂族”如何快乐享晚年)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