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张倩
秸秆禁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老大难问题。为加快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减少因秸秆焚烧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近日省农委就今年安徽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专门作出部署,提出 “七大路径”,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补,力争实现全省秸秆综合利用达到80%的预定目标。
推进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
据省农委农村能源办主任陈静宏介绍,安徽省以稻麦秸秆为主,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是现阶段解决秸秆出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今年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县要把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作为重要示范内容,全省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面积达到4000万亩以上。
在机场和城市周边、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等重点地区,将设立400万亩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示范片,其中合肥市30万亩、亳州市68万亩、淮北市9万亩、宿州市49万亩、蚌埠市13万亩、阜阳市65万亩、淮南市8万亩、滁州市38万亩、六安市36万亩、马鞍山市10万亩、芜湖市19万亩、宣城市14万亩、铜陵市1万亩、池州市6万亩、安庆市31万亩、黄山市3万亩。
推广秸秆养畜技术
发展牛羊养殖,饲草至关重要。今年,全省要大力推广秸秆青贮、黄贮、氨化、微生物发酵技术,力争实现过腹还田秸秆占秸秆可收集利用总量的8%。
具体工作方面,将重点建设省级肉牛核心育种场、省级母牛良种繁育场和省级肉羊原种场、肉羊良种繁育场;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发展养殖小区和工厂化育肥场,推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生产;以秸秆养畜联户示范项目、秸秆养畜示范场项目或秸秆青黄贮专业化生产示范项目为牵引,推动规模养殖场户改善秸秆处理利用条件,优先扶持新建规模养殖场购置铡草机械及氨化膜、尿素等氨化处理物资,新建秸秆氨化池。
支持秸秆基料化利用
秸秆富含食用菌所必需多种营养物质,以秸秆为原料生产食用菌,不仅能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品质,其培养基使用后还可用作优质的有机肥还田。
2015年,全省食用菌种植规模将达到8500万平方米,总产155万吨,折合可利用农作物秸秆180万吨。在肥西县、长丰县等地,推广能大量消化农作物秸秆的大球盖菇种植模式,扶持专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充分利用当地秸秆为原料,开展春、秋两季示范种植。
推广秸秆制气试点
秸秆制气包括秸秆制沼气和秸秆气化。秸秆制沼气集中供气,以目前技术,1吨干秸秆或3吨鲜秸秆,可生产500立方米沼气,发酵装置产气率可达每天每立方米产沼气1立方米以上;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可生成炭、可冷凝液体(木焦油和木醋液的混合物)、气体产物。
陈静宏表示,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实现沼气集中供气。今年全省16个市将建设16处秸秆制气 (秸秆制沼气或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每市1处。
支持秸秆成型燃料生产
全省2015年将建设300处以上秸秆成型燃料生产点,推广3万台以上秸秆成型燃料户用炉具。其中阜阳、亳州、六安、宿州、滁州,每市建设35个秸秆成型燃料小型生产点;合肥、蚌埠、淮北、安庆、宣城,每市建设15个秸秆成型燃料小型生产点;淮南、黄山、芜湖、池州、马鞍山、铜陵,每市建设10个秸秆成型燃料小型生产点。每个成型燃料小型生产点推广100台炉具。
推广麦茬玉米免耕直播
在阜阳、宿州、亳州、淮北、蚌埠等小麦茬玉米主产区,每市选择2个县共计10个县作为重点示范县,每县建立1000亩核心区和10万亩示范区,加大免耕直播技术推广力度,辐射带动全省推广。
力争10个重点县实现免耕机械直播技术全覆盖,全省玉米免耕机械直播面积由目前的800万亩提高到1000万亩。
推广秸秆高温堆肥
全省今年以小麦、油菜秸秆为原料的高温堆肥积制量争取达到200万吨以上。在江淮淮北小麦主产区、沿江江南油菜主产区广泛开展小麦、油菜秸秆的高温堆肥,争取小麦、油菜高温堆肥利用秸秆量达到小麦、油菜秸秆总资源量5%以上。
据了解,省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补,市、县农业部门要依据《安徽省农作物秸秆禁烧奖补办法》,制定资金具体使用办法,主要用于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饲料化和基料化利用、沼气技术及气化工程推广、秸秆成型燃料和炉具推广、玉米免耕直播技术推广、秸秆高温堆肥、秸秆收储等方面。
新闻推荐
水稻插秧高峰期,肥西县花岗镇天堰村,肥西绿野农机专业合作社对“全程托管”的2000余亩水稻进行插秧作业。“全程托管”指合作社通过收取一定的费用,为需要帮忙的农民提供旋耕、育秧、插秧、田间管理...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