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齐的厂房、科学的雨污分流设置、洁净的地面,行走在这里,如果不是门口的牌子,很难想象这是一家大型车辆制造企业,这就是位于肥西的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是我们的目标”,江汽安全生产部喻正龙说。早在2001年企业就建立起省内首批ISO14001认证体系,2007年通过环境标志产品认证,2014年公司组织开展第二次清洁生产专项审核并通过现场验收。 “十二五”期间,针对各级法规标准要求,通过责任制、流程标准和奖惩制度,不断优化分析改进源头防控机制,逐步建立起节能减排和匹配绩效的测量反馈体系。通过近四年努力,企业基本完成所有老旧厂区雨污分流网管改进工作,新厂区一次性规范雨污分流体系设计建造到位。公司每年处理各类污水近140万吨,先后投资约4500万元铺设管线数千米,仅2014年中水回用量就达28万吨。 “如果没有县里的支持,企业是很难做到这样成绩”,喻正龙说。
江淮汽车只是肥西县重视环境治理,打造生态肥西的缩影。
政策先行,生态建设纳入法制轨道。肥西县历来高度重视政策的全局性作用。专门委托省环科院对《肥西县生态县建设规划》进行厘定,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生态县建设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共编制完成了生态综合规划1个、专项规划3个,形成了完整的生态环保规划体系,为全县生态建设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合理、前瞻的理论依据。先后出台《肥西县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实施方案》、《肥西县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肥西县落实 “河长制”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肥西县规模化养殖“三区”划定方案》等文件,为生态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组织保障,打造生态建设考评新体系。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实行生态建设集体负责制,是将环境建设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肥西县负责人说。肥西把生态文明和生态环保纳入每期县委常委会必汇报议题。成立县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县政府与各乡镇、部门签订年度生态县创建、污染减排工作目标责任书,列入县委、县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对各乡镇、各部门完成年度生态环保工作情况实行举证扣分考核。打造县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
举措落实,打通生态建设最后一公里。政策再好,关键在人,这是肥西上下的共识。肥西县严把源头关,从园区规划环评入手,强化企业“环评”、“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对污染企业坚决进行关停并转,截至目前,依法关停工业污染企业16家,依法取缔“十五小”企业11家,关停采石企业17家,拆除关闭“禁养区”规模畜禽养殖企业126家。定岗定责,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由农业部门负责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监管,依法打击销售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不法行为,强化水资源保护,严厉打击毒鱼、电鱼等破坏水生生物行为;由工商部门负责加大市场管理力度,做好优质、特色农产品的注册保护工作;由林业部门负责加强林政资源管理,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由水务部门负责加大水政执法力度,强化水保监管工作;由城管部门负责加强城镇文明创建工作,严查乱停乱放、乱摆摊点及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由国土部门负责强化土地资源保护与管理,严禁乱征乱占土地资源和乱开乱采矿产资源。
举措迭出,成就斐然。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举措迭出之下,肥西县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稳居安徽县域前列。各项指标多优于省级生态县建设考核标准。全县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和声环境质量都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市政府相关指标要求;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58平方米;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1.2%;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单位 GDP从 2011年的 0.5吨标煤/万元降至2013年0.4吨标煤/万元;另外,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2011—2013连续三年超过标准2.5%。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张鸣)1月7日,记者从合肥市重点工程局获悉,继陶冲污水处理厂之后,近日又一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经开区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顺利竣工并通过环保验收,即将转入正式运营。作为环巢湖生态...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