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倩
通讯员徐良元杜刚
现在,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销售的份额越来越重。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寻找到新出路,是新农人们苦苦思索的问题。新年伊始,记者约访了三位新农人,聊聊他们“触网”的故事。
韩家文:计划开个快餐店
马鞍山人韩家文从2009年开始,就到肥西县山南镇养殖豪猪,短短五六年时间,他的养殖场如今年可出栏豪猪上千头。
为了拓宽销路,降低运输成本,老韩从2011年有了“触网”的意识:“起初是建网站,人家从网上搜到顺着信息就找来了,之后就是开网店。 ”韩家文说,他现在已在淘宝网上开了3家网店,“找销量最高的那一家准没错”,光网店去年销售额就有20万元。
2015年年中,又有几个客户找到老韩,在一些农产品网销平台上帮他代销豪猪肉,这部分加起来一年也有50万元的销售额。老韩说,网上卖猪肉比线下交易好,利润能高3成。虽然快递配送有点障碍,但自从购置了真空压缩机和冰袋,路上运输一周都不成问题。
看到韩家文的网销方式 “有赚头”,以前和他有过合作过的几家客户也开始在网上“找商机”。记者问他担不担心被别人抢了生意?老韩说:“不怕,只要我走在创新的前列,就不用担心被其他人抢了销路。 ”
韩家文跟记者透露了今年的“新计划”,就是从“线上”再回到“线下”,筹划开家主打豪猪肉美食的中式快餐店。他说,一方面现在了解豪猪的人太少了,只有亲自尝过有多好吃,顾客才有买的欲望;另一方面,也算是拓宽销售渠道,做个品牌好长远发展。
“店面已经租好了,就在肥西县城里。名字我都想好啦,叫‘豪猪膳品\’,年后就得忙活开工装修了! ”韩家文表示,目前已有四个人有了加盟意愿,说不定他的快餐店在不久的将来也有可能开满全安徽。
童维新:线上线下融合
为了把金寨的优质农副特产推出大山,85后小伙童维新在2013年与两个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成立了“三个农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为金寨县涉足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第一人。同年底,“三个农民”电子商务平台上线,并开发了相关手机APP应用及淘宝网店。经过两年多的运营,在销产品从肉禽蛋品到茶油干货,再到腊味生鲜,几乎涵盖了大别山特产的所有品种,公司去年销售额达8500万元。
虽然公司经营的不错,但童维新却坦言时刻都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我们公司虽在不断扩大,名声也不错,但现在类似的生鲜配送电商平台非常多,不去发展、不去创新迟早都会被淘汰。农村市场是很大,但群体网络消费习惯没有培育起来,就很难施展身手。事实上大别山区信息闭塞,会网络的农民确实不多。另外,‘三个农民\’淘宝店去年经营情况也不好,冷链、物流等方面的不完善都是发展‘瓶颈\’。 ”
今年,童维新决定从“线上线下融合”上找出路。一方面利用线下体验店引导线上成交,另一方面启动线上线下全国招商加盟。 “我们还发现利用回馈活动带动销售的方式很好,比如去年的‘双十一\’全场半价活动,两小时内就狂销了278只山泉黑鸡。所以最近我们再次发起了 ‘年货大集\’,以后类似的活动会多办。 ”
童维新还表示,今年他们将培育更多的互联网从业人员,扩展壮大网销农产品的规模,把“村货上网,农产品进城”更好地推介出去。
田峰:“网销+采摘”联动
电话采访电田峰时,他正在北京参加一个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高峰论坛。 “整个安徽只有我和长丰几家草莓企业参加。 ”田峰笑着说。
早在三年前,田峰还是广东一家塑胶公司的技术管理人员,月入八九千,在长丰县外出务工人员中,算得上是见过“大世面”的。他认为种了30多年草莓的父亲销售理念很落后,产品附加值低,于是在2012年回乡创业。
受网络购物的火爆影响,田峰决心专做草莓网销。因为草莓易烂,他根据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的气候,研究设计了保持恒温、除湿、防冻等五六种包装,此外还用海绵垫和网套来套住草莓,采用凹陷的底座将草莓固定,起到减震作用。
通过创建“长丰草莓网”,到与一些团购网站合作,再到开设网店、微店,田峰的草莓不走经销商收购的老路子,在早期全部实现网销,后期实行游客采摘,极大地提高了附加值。
现在,田峰合作社里草莓大棚共有300亩。“网上卖草莓的太多了,但能让客户从源头上监控食品安全的没几家。这就是我家异于别家的特色。今年起我家草莓的包装盒上都会印上二维码,消费者‘扫一扫\’后,就会看到这盒草莓的生产记录、品种、大棚责任人、农残检测报告等。 ”
新闻推荐
近日,肥西县表彰2015年在全国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技术指导员。肥西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5名水产技术指导员中1人获得优秀技术指导员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水产技术指导员从鱼...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