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肥西新闻 > 正文

合作共赢 抱团发展——广德县利民农田水利专业合作社铺就农民致富路

来源:江淮时报 2016-02-19 08:13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广德县利民农田水利专业合作社铺就农民致富路

编者按:广德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三省八县(市)交界处,区域面积2165平方公里,人口51.5万,下辖6个镇、3个乡。自2013年6月,广德县被省政府列为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之后,不断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社,广德县利民农田水利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典型示范、发展较好的例子。在其示范带动下,各类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2014年底,全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48家,其中国家级10家,省级3家,市级20家;注册家庭农场429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市级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了发展农村经济的生力军,带动了农民增收,活跃了农村经济,优化了社会服务,农业发展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

水是生命之源泉,亦是农业主命脉。自古以来,水就是人类重点治理的对象,科学治水更是现代水利建设和生态文明的使命。广德县誓节镇花鼓村在过去,为了引水灌溉,家家户户都要派人守水,为争水而吵架的事时有发生。遇到干旱之年,这片上千亩的农田只好抛荒。自广德县利民农田水利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为全村兴水、管水、用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再也没有发生过此类抢水事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合作社能否成为带领农民致富的 “航母”,关键需要好的“带头人”,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而且要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利民农田水利专业合作社社长倪仁胜、理事长施立波就是年轻化、知识化、带动能力强的代表人物。

2011年底,种植大户倪仁胜率先在誓节镇花鼓村流转承包了1000余亩农田,创办了“广德县志农水稻种植家庭农场”。 2013年,在他的带动下当地掀起了土地流转的高潮,发展了13户家庭农场,共规模流转农田8000余亩。施立波于2013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回乡创业,果断流转1017亩水田,开办了恩远家庭农场,揭开了绿色农业生产序幕。

2013年夏季高温干旱非常严重,6000亩水稻因水源短缺、水利设施不配套减产约四成,造成大户们直接经济损失约260万元。倪仁胜、施立波等大户痛定思痛,决定联合几个家庭农场,组建广德县利民农田水利专业合作社,共同破解重重困难。合作社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13年7月在工商部门进行了注册登记,注册资金75.34万元。面对高温干旱,合作社紧急启动了抗旱救灾工作,组织社员统计各灌区水库、塘坝蓄水和农田干旱情况,并邀请县水务局和农委的技术人员,指导社员根据农田墒情和蓄水情况统一科学灌溉,多措并举为社员挽回了近50万元的损失。

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不断完善章程制度,健全组织机构,明确成员范围,明晰资产权属,逐步规范合作社的管理和运作,农田灌溉用水秩序明显好转,科学节约用水意识得到加强,开创了广德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新篇章。

1+1>2,抱团效应强

整合资源形成农民发家致富“法宝”。 “农民有了合作社,再也不是单打独斗了,大量种植粮食也不怕卖不出去了,合作社产供销一条龙,提高了服务效率,形成规模效益,成了大家的主心骨。 ”合作社理事长施立波说。截止2014年底,合作社注册社员 37人,新吸纳社员 75人,管辖土地面积 8000余亩,年产水稻4000吨,小麦1000吨,油菜600吨,产值达1540余万元。 2014年11月,利民农田水利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示范组织,带动了更多的农民种田致富,这种运作模式也在当地产生了积极的辐射作用,激发了群众种田的积极性,涌现出了一大批种田大户,带动了全县农业发展。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把钱赚。为了使社员降低种植成本和生产风险,增加合作社创收渠道,该社积极组织社员开展统一生产服务,一方面开展农资统一采购,通过市场调研结合本地生产实际,同时,在征求社员意见的基础上,统一选购了优质高效的稻种、化肥、农药等农资商品。 2015年午季,通过合作社统一采购稻种11000斤、采购化肥1200余吨及各类农药,统一采购生产面积达5000余亩,为社员节约生产成本10余万元;一方面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2015年4月,合作社筹资50万元购买了2台收割机、3台大型拖拉机,并整合部分大户社员原有的机械,为社员提供机收和机耕服务,有效保障了社员的春耕生产及午季小麦收割,通过社员利润返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合作社也创收近3万元。2015年5月,合作社与广德中天粮油有限公司达成协议,计划投资200万元,合作社在老花鼓粮站建设粮食烘干设施。目前,已完工并投入生产,极大地解决了社员的粮食烘干问题,既可以为社员降低成本,也能为合作社增加创收。

生态+循环,转型升级棒

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要让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还要让他们的钱袋子鼓起来。大力发展生态循环产业,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社长倪仁胜常挂嘴边的一句大实话。为了带领合作社积极探索发展生态农业,倪仁胜和施立波积极引导合作社成员发展种、养、加结合的生态效益型农业,生产生态安全农产品,发展品牌农业。合作社不仅实施了30亩的“稻鸭共作”试验,减少化肥使用量,不打农药,总体试验效果较好,还积极与上海农科院联系,并与该院专家周文宗博士合作,建立黄缮大棚人工繁育养殖基地,推广“稻鳝共作”生产模式,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和生态大米生产,逐步推广全社生产的优质大米,创建品牌、生态农业。

合作社聘请了安徽高级农技师、知名水稻育种专家胡庆长作为合作社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专家顾问。胡庆长九十年代初期在安徽肥西县担任县长时,由他牵头推广的杂交水稻“汕优63”、“油优64"亩产高达870公斤,这在当时是一大创举突破。人民日报、安徽日报等多家媒体都进行了报道。如今,合作社有了胡庆长的技术支撑,能够更好地为农民做好服务,进一步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后 记

一家一户的经营主体,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双重考验。广德县积极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方位构建 “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互联网”,实现互惠共赢,抱团发展。广德县利民农田水利专业合作社像“连心桥”,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企业,架起农户与市场的桥梁,不仅带动农民增收,也促进了合作社发展壮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真正实现了合作共赢。

(本报记者)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吴爱国.亲临指导工作

省水利厅调研

对社员进行新型农民培训合作社社长倪仁胜(左)、理事长施立波(右)陪着胡庆长技术专家参观在建中的大型现代化烘干设备与龙头企业中天粮油有限公司探讨优质米的加工

新闻推荐

肥西官亭镇强化保洁培训

本报讯肥西县官亭镇王集新村是近两年兴建的美好乡村之一,目前已投入使用,入住率达95%。针对这个500多户近2600人的小区的环境卫生保洁,该村“两委”日前从居民中选出20名保洁员,就日常生活垃圾的分类...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合作共赢 抱团发展——广德县利民农田水利专业合作社铺就农民致富路)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