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乡村,油菜怒放满山野,暖暖春意沁人心。 18日下午,记者在肥西县疾控中心见到51岁的陶松。他21岁时开始咯血,肺结核病史已有整整30年。
陶松的求医过程很曲折。 “我的病症有些奇怪,起初只是大口咯血,但能吃能喝、不痛不痒。 ”正因如此,他一直都未对病情给予足够的重视,常常是犯病时找医生看看、吃吃药,不犯病时就停药。直到2012年病情明显加重,他才慌了神,到当地疾控中心就诊。 “我们怀疑是耐多药肺结核,于是就将其转诊至合肥。 ”县疾控中心结防科科长赵天祥说。在省胸科医院,陶松最终被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住院20多天,出院时咯血止住了,痰检开始转阴性,但医生说回去至少还要吃22个月的药,药价非常贵! ”光医药费一项,陶松每个月就要支出近2000元。 “全靠着亲朋好友东拼西凑,才艰难支撑下来。我是一点活儿也干不了,家人挣点钱全被我吃药吃掉了,觉得对不起他们。 ”得病那些年,老陶住过10多次医院,医药费支出高达50多万元。
转机始于2014年,他被纳入耐多药肺结核免费救治项目。 “除了吃药免费,前后还给了5000多元的诊疗费、营养交通补助费。 ”在规律服药18个月后,陶松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痰检持续呈阴性,病灶逐步吸收,再未出现过咯血现象,“平时种种地啥的都没问题!以后,我一定好好配合医生治疗。 ”
2015年,该县结核病民生工程项目累计救治贫困肺结核患者337人,发放救治资金近28万元;住院结核病患者共报销444人次,人均享受医保报销7861元。同时,还把肺结核患者门诊费用纳入报销范围,报销比例达到60%。“这几年,县里非常重视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工作,除了正常的民生工程、医保倾斜政策等制度外,还坚持‘财政全额兜底、患者应补尽补\’原则,县财政每年拿出近20万元专项用于结核病患者救治。 ”县卫计委副主任倪良柱说。
新闻推荐
■ 本报记者 范克龙 冯珉宜居 环境优美 村容整洁4月19日,记者来到位于巢湖之滨的肥西县三河镇木兰社区,远远就看见一排排两层的仿古小楼掩映绿树丛中。走进村内,道路整洁,花木成畦,硬化路面从主干...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