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庐江新闻 > 正文

上海交大“晨曦社”200余名大学生信守当年学长承诺,11年接力帮助九江籍流浪老人,并帮老人圆了回乡梦—— 【社会记事】爱心接力十一载

来源:安徽工人日报 2016-10-25 23:00   https://www.yybnet.net/

   

“公公,您眼睛的白内障有没有到医院检查?”11月4日,在江西省九江县悦馨老年公寓,81岁的刘仁国老人正和他在上海的“孙儿孙女”代表——上海交通大学“晨曦社”社员刘凌雯高兴地通话,“孙女”的关切让老人倍感温暖。

11年间,上海交大200余名大学生信守当年学长郑黎俊的一个承诺,给一度流落上海的九江籍老人刘仁国送去了人间大爱,帮助老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生活难关,直至老人被送回九江老家社会福利院后仍不放弃关心。

贫困生关爱拾荒翁

郑黎俊来自浙江省金华市白龙桥镇郑岗山村,1998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999年夏季一天,小郑途经学校附近奉浦大桥底一个棚屋,偶遇流浪老人刘仁国。一张塑料布做顶,几块破木板当墙,老人就靠这个棚屋遮风挡雨。

攀谈中得知老人因1998年长江大洪水,从家乡九江辗转流落上海,靠拾荒和种菜维持生活,小郑同情心顿生,对老人说:“我只是个学生,大忙帮不了,帮帮小忙吧。”

第二天,小郑带着11位同学来到大爷家,每人10元钱,凑了120元给老人。原来郑黎俊是上海交大“晨曦社”负责人之一。“晨曦社”是由受助的贫困大学生组成的社团,以“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为宗旨。他们靠慈善助学金求学,也将爱心向社会撒播。

“每个周末要去奉浦大桥底下看爷爷!”这是“晨曦社”每个社员必须铭记的一件事,不管社长社员怎样变动。11年过去了,“晨曦社”学子换了一茬又一茬,从“80后”变成“90后”,但为了学长们当年的承诺,一个又一个年轻学子爱心接力,先后成为刘仁国老人的陪伴者和守护者。刘凌雯告诉记者,“晨曦社”每年都要吸收20名新入学的贫困生。80名社员分成4组,这样,每周都会有人陪伴照顾刘爷爷。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11年间,交大“晨曦社”学子们,始终惦记着老人。无论刮风下雨,他们每月都要为老人送上大米、煤油、蔬菜。每逢爱心交接时,学长们更要叮嘱学弟学妹:除了老人吃住外,更要注意老人健康,日常药品要定期送,也不能忘记给老人带上电池、图书。大爷特别爱听广播,也爱看《三国演义》、《鲁迅全集》等书。

毕业走出校门的“晨曦社”学子也都记挂着“爷爷”。2007年夏,来自河北的交大学子裴新娥毕业临走时,托“晨曦社”社长送来500元钱。来自云南的交大学子蒋龙珠,去年7月回学校办事,特意给老人送来300元。“晨曦社”的毕业学子,只要留在上海的,都常到刘仁国住处拜望。刘仁国桌上有张照片,是学子们带着刘大爷平生第一次逛南京路、城隍庙、东方明珠时的合影。农历四月廿七是老人生日,学生们每年都要提来蛋糕为老人庆祝。“我跟他们说,老家都是十年才过一次,他们非说在这儿每年都得过。”提起每年过生日的事,刘仁国泪光闪闪。

刘仁国告诉记者:“去年我还到宋庆龄故居游玩过,连附近有儿有女的老人都羡慕我有这么多好孙儿孙女!”

去年年底,一场意外车祸降临到刘仁国身上。当时老人左腿、腰骨骨折。惨祸发生后,老人立即想起了“晨曦社”的孩子们。接到求助电话后,学子们立刻行动起来,分“三班”日夜到医院陪护老人。这些大学生几乎都没有护理老人的经验,可来到医院,他们为老人喂水喂饭、端屎端尿,做得认真细致,像模像样。刘仁国伤愈回家后,大学生们增加了探望次数,从原来每周1次增加到3次。

各界努力圆老人回乡梦

今年过年,“晨曦社”一些学子自愿留在上海,陪老人吃年夜饭。一些回家过年的同学也给老人打来电话,送来问候。当晚,大学生们还给老人带了瓶“小糊涂仙”,老人喝得津津有味,眼睛闪着泪花……在这个简陋却不乏温馨的房间里,老人与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欢快的春节。离乡10余年,刘仁国老人回家的念头越来越强。上海新民晚报和交大“晨曦社”牵头与老人家乡九江联系。上海市救助站也和九江民政部门协商老人安置问题。在各方共同努力下,4月12日,刘仁国老人被上海好心人送回家乡,入住九江县社会福利院,家乡民政部门正式接过照顾老人的“爱心接力棒”。

得知这一感人故事,上海两港装饰材料公司全力支持了这次“爱心接力”回乡之旅,并捐助首批5万元爱心款给九江县社会福利院,帮刘仁国安度晚年。“晨曦社”的同学们在护送老人回九江县后,还专门买了个手机卡给老人,以方便联系。

刘仁国老人告诉记者,在悦馨老年公寓的半年里,生活比他想象的还要好,对伙食很满意,心情也很愉快。院长李火枝等工作人员把他当作亲父亲一样照顾,远在上海的“孙儿孙女”也经常打电话问候。今年9月,受上海交大“晨曦社”学子邀请,悦馨老年公寓出资2000余元,专人护送老人到上海观看了世博盛会,和在上海的“孙儿孙女”团聚了5天。

耳闻目睹刘仁国老人在家乡的生活,第一个担负起照顾老人重任的郑黎俊说:“能给‘爷爷\’一个比较好的晚年,我们这些后辈就放心了!”

九江县民政局局长梁先进表示:“九江县一定会接好这根爱心接力棒,让老人在家乡幸福度过晚年!”

感言

幸福的源泉

文/王瑜

从“80后”到“90后”,一群有真情负责任的大学生,演绎出绵延11年的爱心接力“连续剧”。而这一切,仅源于一个贫寒学子的承诺。

在感叹于这个群体的爱心接力和对于承诺坚守的同时,我对于幸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流浪老人享受到细致的照顾和,无疑是幸福的。而一批批帮助老人的学子在付出心血的同时,也收获到一种满足的幸福。

被助者是幸福的,助人者也许更幸福。被人关怀照顾的感觉是温暖的,而能给别人带来温暖的感觉本身也是快乐的。灾区孩子得到各界捐助和关怀是幸福的,但你能否认陈光标在宣布“裸捐”的刹那不是幸福的么?

幸福的源泉在哪里呢,答案似乎很简单,即内存于心,外化于行。

新闻推荐

一个偏僻小乡无水无电无市场一条坑洼泥泞的小道一栋标

一个偏僻小乡,无水、无电、无市场,一条坑洼泥泞的小道,一栋标志乡镇府的水泥楼房,一家农户开的逢赶场天才营业的小馆子。 ...

庐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庐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上海交大“晨曦社”200余名大学生信守当年学长承诺,11年接力帮助九江籍流浪老人,并帮老人圆了回乡梦—— 【社会记事】爱心接力十一载)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