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自从有了合作社,我们再也不用为草坪的销路和价格发愁了。”南谯区珠龙镇兴珠村村民宁正贵日前向笔者细算了一笔账:2010年,他通过村里的绿地草坪合作社,已卖出草坪4600多平方米,毛利润1.5万元,较入社前多收入3500元。
据了解,过去珠龙镇草坪种植户很多,但都是“零打散敲”搞经营,市场“紧”时还相互压价。珠龙镇党委、政府意识到要把“小草坪”发展成“大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就必须让种植户结盟创市场,“捆”在一起求发展。2008年,在镇、村牵头下,珠龙镇第一家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48万元的绿地草坪合作社就在宁正贵所在的兴珠村成立,并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注册了“绿地”牌商标。
为确保合作社能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镇党委、政府严格把关,选好“领头羊”,把兴珠村委会主任、全镇最大的草坪种植户冯文学推选为合作社理事长。利用他原有的销售网络,在合肥、上海等地设立了草坪销售专业网点,借此拓展与巩固市场。合作社每年还通过市场调研,来选择适销对路品种,引导种植户调整草坪品种结构和提高质量。在绿地草坪合作社的引领下,珠龙镇不久前又发展草坪专业合作社1家。至此,全镇草坪种植户由当初的500多户发展到目前的近千户,草坪种植面积发展到1.2万余亩,年销售草坪80多万平方米,草坪种植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作为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随着草坪种植规模的扩大,珠龙镇的铲草队伍、个体运输业也随之壮大,现全镇有专业铲草队伍30余支,长期从事草坪运输的大型车辆18台。据介绍,仅靠铲草一项,农户年收入就可达3万元,既是草坪种植户又是铲草队员的农户年收入超过了8万元;每台车仅靠草坪运输每年可超过8万。
(许明萍窦浩)
新闻推荐
来安育秧基地促水稻产业大提升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