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形形色色的经纪人听说多了,见到陈荣广时,记者并没觉得什么。本来嘛,“合肥市包河区大圩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看名字,就知道大不到哪儿去。
带着一点怀疑与陈荣广见面,是在国庆节后的第二天,来大圩的客流并不多。可陈荣广挺忙乎的,手里、腰间两部手机此起彼伏地响,和记者拉呱的两三分钟里,他就回答了四个电话,听那话里,几十箱葡萄就销售出去了。再看看人,精明、干练,倒不像是想象中的从地里刨生活的庄稼人……这才觉得,这个“小经纪”身上,有故事!
就这样,在合作社的小办公室,陈荣广一边做着生意,一边和记者谈起了合作社的故事。
陈荣广是大圩镇晓南村土生土长的人。 1991年,18岁的他走进军营,一干四年。退伍回家的陈荣广和村里人一样,又干起了种田刨地的活。这一干又是十年。眼看着周围的村子开始动点子致富,2005年,晓南村为了让那些不太相信的村里人一起种蔬菜,调整产业结构,村里牵头组建了蔬菜协会。可就这样,大家还是不敢搞。 “见过世面”的陈荣广就这样被推上了一线。
“当时就数大棚,按大棚数算入股数,又从外面‘引\’了些资金,一共10.5万元,把协会给办起来了,一年下来,收入不错,大家看在眼里,入股的人开始多了起来,第二年,大棚增加了100多亩。 ”陈荣广说,再后来,不仅本村100户农户全部参加了协会,外村的也加入了进来,社员达到257户,田地达到7000多亩。还吸引了江苏、浙江的人来租地种菜、种水果。2007年,合作社变身为果蔬专业合作社。
可这一来,蔬菜、水果的销售又成了问题。陈荣广就从这时开始变成了“经纪人”。
陈荣广说:“你来的时候肯定看见了,在路边摆摊卖葡萄的老百姓不少吧,可靠这个能卖掉多少? ”陈荣广说,大圩种有草莓、葡萄、油桃、西瓜、西甜瓜等多种水果,蔬菜更是占合肥市场需求的很大一部分。可“酒香也怕巷子深”,要把地里的东西变成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钱,盘算过后,陈荣广发起成立了合作社,自己当上了理事长。
陈荣广说,别看合作社不大,可拥有的土地面积占了大圩的一半,每年“走”草莓就有250万斤,价值500多万元,双休日葡萄就要 “走”2千斤,平时也要一天“走”五、六百斤。但“大头”还是蔬菜,每天要“走”5万多斤。 “你到周谷堆看看,好多菜都打的大圩牌子。 ”陈荣广说。
但在和陈荣广的交谈中,记者发现他接电话时很“着急”:既为家里事急,也为村里事急。陈荣广看记者迷惑不解,解释道,家属在市里上班,孩子也在市里上学,刚才有一个电话就是家属问小孩去市里上学没。而村里的事更让自己急,因为自己还担任着民兵营长,节日期间还得组织人手帮着村里维持交通、搞好安全等。他拿出一张表给记者看,仅节日期间,省直、市直、区直部门就来了不少人,他又“走”了几万块钱的水果……
“可光靠我们走货还不行”,陈荣广说,尽管为了搞好合作社,他把自己的地给了哥哥,可还是忙不过来。 “再说了,大圩现在面临着几道‘坎\’,”一是市民素质的影响,“有的人来自己摘葡萄,可在大棚转了一上午,吃好了,才提着两挂葡萄出来”,他皱着眉头说,“我们的管理还得跟上。 ”而且,“我们的水果,大多数品种相同、质量相同,家家户户搞,规模也没法上去,这主要还是小富即安的观念在起作用……”
陈荣广扳着指头说着,看得出来,他的脑子里还在盘算着新的东西。
本报记者 何小龙
新闻推荐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美好安徽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九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张宝顺代表中共安徽省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张宝顺代表中共安徽省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王三运主持大会 771名代表出席大会开幕式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