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合肥新闻 > 正文

农村物流一潭活水动中来——省政协委员献策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来源:江淮时报 2012-02-13 10:18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省政协委员献策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本报记者 何小龙

现状:“弹性不足”的农村物流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业的支持。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出席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委员们,对安徽省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

省民革就此开展了广泛调研,省民革秘书长王家琪介绍道,“调研发现,安徽省当前农业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缺乏合理的规划。目前安徽省尚无明确的农业物流体系发展规划,仅有少数城市在农业发展规划中引入了“建设农业物流体系”的概念。

省致公有关人士也认为,随着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农业生产各种要素支撑已经绷得很紧,安徽省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信息技术,通过发展农业物联网,实现对动植物、土壤、环境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合理使用农业资源,从而降低成本、改善生态,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省民进在提交给大会的发言中这样表述:“总体而言,安徽省农村商业流通体系滞后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难以适应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村消费的现实需要。 ”农村商业流通环境相对落后,流通业态有待提升,流通基础亟需加强,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亟待提高,是“农村商业流通体系面临的‘瓶颈\’。 ”

破解之一:搭建现代物流体系

省民革认为,点多线长,规模效益不明显,是长期以来限制农业物流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农业物流体系建设要走多元化、综合型发展之路。他们建议加快推进安徽省推进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建设。

——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构建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发展框架。 “十二五”期间,应完成对皖南、皖北和合肥三大交通物流区域物流基础资源的优化配置,重点建设市县级物流园区。树立农业大物流、大公司、大市场的观念,实行开放式发展战略。尽快制定完善安徽省现代农业物流发展规划,构建农业物流体系。

——构建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四大平台。一是基础设施平台。这一平台由市场、交通运输、仓储、装卸、包装加工和配送等基础设施硬件构成。二是信息网络平台。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业物流网络信息平台,完善其信息、交易和宣传三大功能。三是物流技术平台。采取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方式,研发物流车辆与运输管理技术;引进仓储设备和库存管理技术;加强新型包装材料、包装设备和包装方法的推广利用,运用计算机增强物流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控制力。四是政策人才平台。既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现代农业物流产业的发展。同时,要重视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物流人才队伍。

——抓好三个农业物流系统建设。一是农业供应物流系统。主要涉及种子、农药、化肥、饲料和农业机械等农资供应保障。二是农业生产物流系统。可以考虑先种养物流,再管理物流,最后是收获物流的形式进行建设。三是农业销售物流系统。可根据现代农业物流的特点,改造现有储运设施,与厂商、批发商、零售商共同建立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并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购、销、运分离,实现流程细化,达到降低资金和仓储成本的目的。

——放开思路,多元化发展。农业物流园区仅仅作为一个中间平台是不够的,还应广泛开展各种服务项目,可以效仿工业物流园区,规划出各种功能区域,贸易商品还可涵盖农资、农机、家电、建材等领域,直至形成农副产品采购交易,农资、农机、建材、家电等产品直销的综合性园区。

破解之二:编织农业物联网

省致公建议:要在充分认识农业物联网对农业转型升级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形成部门联动机制,大力推动和发展农业物联网。政府要把农业物联网发展作为优先和重点支持的项目,由省发改委牵头,联合农委、财政厅、经信委、科技厅、商务厅等部门,筹建“农业物联网产业化联盟”,为农业物联网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农业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与宏观指导。政府有关部门应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基础上,加强农业物联网科技攻关和产业化推进力度,在“十二五”期间优先组织实施“农业传感器与传感网络”、“农业物联网协议与标准”、“农业资源与环境物联网监测”等一批重大科研和产业化项目,以项目为平台,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和应用。当前要加快制定安徽省的农业物联网标准,打破“标准滞后产业”常规,做到“标准相对超前”,争取在全国率先制定出100项农业物联网标准。

要在注重对国内外物联网科研成果加以借鉴、吸收和利用的同时,整合安徽省农业物联网科研资源。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大力整合安徽省物联网科研资源,加强协作交流,共同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要以系统的理念实现多学科、多门类、多领域技术的集成,统筹考虑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在理论研究、技术研发、推广应用、标准制定等方面都要有整体思路。省有关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当把农业物联网推广应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集中人、财、物合作攻关,尽快建成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具有安徽特色的农业物联网。

破解之三:构建农村商业流通体系

针对农村物流问题,省民进侧重从加快农村商业流通体系构建方面提出了建议。

合理界定政府职能,加大扶持力度。政政府必须在农村商业流通体系建设中扮演主导者的角色,加强流通领域的立法和执法工作,消除不利于商业流通体系发展的各种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建立公开、透明、有效的市场调控机制。强化政府的市场监测和分析职能,制定适合农村特点、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和监管办法。逐步建立与健全行业协会。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和信贷等手段,加大对农村商业流通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的扶持力度,强化其在农村商业流通体系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科学开展流通规划,优化市场布局。根据现代流通业发展内在规律,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高起点、分区域加快制定农村商业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及实施纲要,搞好农村流通市场的布局调整,积极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村流通网络。

大力改善基础条件,提升流通效率。将农村商业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财政支持的范围,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配套和完善信息与技术服务体系,发展市场信息服务中介。

重点培育市场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发挥政策优势,吸引社会资金参股,加快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加大农村经纪人及农村流通中介组织的培养力度。引导大型流通企业以直接投资或特许加盟的形式对农村商业网点进行改造。整合农村流通存量资源,帮助工业品和农产品实现在城乡之间的顺畅流通。

积极提升流通业态,创新交易形式。吸收商业流通业态的最新发展成果,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贸工农一体化、代理制等现代组织形式,优化供应链体系。推进新型业态在农村的发展,实现农村流通业态升级。推进流通方式创新,逐步以组织化、网络化的市场形式替代农村传统集贸市场,建设各种形态的既能符合农村实际,又能够满足农民购销需求的终端市场。通过创新农产品流通交易形式来降低农业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农贸市场依然是眼下农村最主要的商品流通场所。 本报记者 袁家权 摄

新闻推荐

合肥市民建建议规范酒后代驾服务

本报讯 醉驾入刑,为代驾行业带来了新的商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民建合肥市委会日前建议进一步规范酒后代驾服务。随着我国对于酒后驾车监管力度加大,特别是新的《刑法修正案》于2011年5月1日正...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光伏电站并网发电2012-02-28 10:16
评论:(农村物流一潭活水动中来——省政协委员献策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