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熔安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是中国熔盛重工旗下以船用柴油机为主要产品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公司2007年 8月在合肥注册成立 ,一期船用低速柴油机项目被列为安徽省 “ 861 ”项目,合肥市“ 121 ”重点项目,并于 2009年 3月 6日获国家发改委核准,是国内首家、目前也是唯一获国家发改委核准生产船用低速柴油机的民营企业。公司先后与世界 两 大 柴 油 机 设 计 制 造 企 业WARTSILA公司和 MAN公司签订了生产许可证合同,主要生产缸径为350-980mm的低速柴油机。按照集团战略规划,以熔安动力低速柴油机项目为起步,将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熔安动力工业园,工业园将集合中、低速柴油机、螺旋桨、船舶轴系等配套八大产品,全面提供船舶动力系统的解决方案。
辞旧迎新创佳绩百万马力迎辉煌
随着 RONGAN-WARTSILA7RT-flex82T#10机向巴西淡水河谷公司顺利提交,国内最大规模船用低速机生产基地——合肥熔安动力一期船用低速机项目累计产量突破一百万马力。 2011年12月28日,熔安动力百万马力暨成立四周年庆典仪式在装配车间隆重举行,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柱石,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安徽省副省长黄海嵩、合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庆军,合肥市副市长杨增权,合肥经开区工委书记、管委会第一副主任姚卫东等省市区各级领导,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熔盛重工集团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庆典,同时出席庆典的还有专利商瓦锡兰、曼恩代表、客户代表、各船级社代表、兄弟企业代表、配套企业代表、设计院代表、金融界代表、媒体记者共计400多位中外嘉宾。
仪式上,合肥市副市长杨增权,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柱石,万邦船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煜弘,瓦锡兰总裁马丁.温里博士,曼恩二冲程中国区高级经理孙权分别代表政府、行业协会、客户、专利商发表讲话,他们对熔安动力在短短4年时间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表示赞叹,对柴油机累计产量突破百万马力表示热烈祝贺,并衷心祝愿熔安动力再接再厉,为中国船舶工业及世界船用低速柴油机技术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中国熔盛重工集团总裁陈强代表集团向政府及社会各界朋友一直以来对熔安动力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没有各级政府领导、行业协会领导及各届朋友的支持就没有熔安动力现在的成绩,中国熔盛重工集团旗下所属船舶制造、海洋工程、动力工程、工程机械四大板块企业将一如既往秉持工业报国信念,为民族工业崛起而不懈努力奋斗。
4年前,挖掘机的隆隆机声惊醒了派河岸边沉寂的土地。从此,船用低速柴油机界的记录就不断被打破,从打下建厂第一根桩到成功交付首台机,16个月,刷新业内记录,被誉为“熔安速度”;2010年交付10台柴油机产品; 2011年进入产能跨越的一年,全年生产柴油机40台,共计51台机,累计产量突破百万马力。从第一台柴油机到第一个百万马力,熔安用了2年,正式跨入成熟造机企业行列。而同样的跨越,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DU公司的前身)用了14年 ,大连船用柴油机厂用了12年,韩国现代用了7年。由此,也标志着合肥市成为国内重要的重型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
一个多月前,江苏熔盛重工为巴西淡水河谷建造的38万吨级世界最大矿砂船首制船成功试航,熔安动力为其生产配套的主机 RONGANWARTSILA 7RT-flex 82T在试航中的完美表现获得了船东和船厂的高度认可,安徽制造在国际海运市场崭露头角。熔安动力一向重视先进柴油机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RONGAN -WARTSILA 7RT -flex82T首台机同样也是该型机在国内的首制机,并获得 “安徽省首台(套)机型重大技术装备”奖励。过硬的科研实力和对中国船用低速机技术发展孜孜以求的科学探索精神获得政府的肯定和大力支持,熔安动力于今年被授予 “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称号,与此同时,以熔安动力为依托单位的安徽省船用低速柴油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也正在积极建设中。
7RT-flex82T智能型船用低速大功率柴油机,作为熔安动力获得的WARTSILA专利许可的标准船用低速柴油机已从 2010年开始建造,截至目前已成功交付10台。该柴油机是一种全电子控制,十字头式、低速、可逆转、单作用的二冲程船用柴油主机,带有恒压废气涡轮增压器和扫气空气冷却器。最大功率43050马力,净重约950吨。在研制过程中融入的节能和环保元素成为柴油机发展的主流方向。由于性能优良、可靠性好、使用维修方便,已经成为大型散货船和油船的主要动力之一。
仪式最后,李柱石常务副会长、黄海嵩副省长、张庆军市长、马丁.温里博士 (以现场为准)等嘉宾为“1000000BHP”纪念牌揭幕,同一时间,RONGAN-WARTSILA 7RTflex82T#10 和 RONGAN -MAN6S46ME-B8.1双机同时进行动车演示,现场嘉宾热报以热烈掌声。值得一提的是,熔安动力制造的RON-GAN-MAN6S46ME-B8.1型船用主机在中国尚属首次制造。该机型较好地满足了市场对船用主机的经济性、低排放和操控灵活等要求。这也标志着熔安动力已经完全掌握世界两大专利公司Wartsila、Man最先进电控低速柴油机的核心技术,再次凸显熔安动力过硬的技术实力。
百万马力暨成立四周年庆典是广交行业内外朋友的盛会,是熔安动力积极应对当前船舶市场、把握主动、推广品牌知名度,扩大企业影响力的重要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及行业内的广泛好评。
不断进取成绩斐然
熔盛重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文军在 11月 8日举行的“2011国际航运战略发展研讨会”期间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造船企业普遍遭遇“订单荒”,约有30%的船企没有接到新订单。不过,和同行相比,熔盛重工的接单情况相当不错。截至今年三季度接单近400万载重吨,第三季度,产品承接更是呈高端化趋势,主要为集装箱和特殊油轮。而截至2011年6月30日,中国熔盛重工手持造船订单109艘,合同总额约67.5亿美元,手持订单总量已经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五。不过,由于市场低迷,很多中小造船企业已经无订单可接,这使得去年超过韩国成为造船第一大国的中国今年再次被韩国超越。陈文军指出,2011年上半年,韩国获得全球船舶订单的一半以上,订单总额为314亿美元,是中国(88亿美元)的3倍以上。 2011年上半年,全世界价值6亿美元以上的石油钻探船订单只有21艘,全部被韩国三大企业揽入手中。此外,由于各项成本在增加,目前中国船舶业的竞争优势在逐渐丧失,中国船企应该加紧转型,采取自主研发、中外联合设计、技术引进等多种方式,全面挑战和培育高端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技术和制造能力。陈文军透露,目前熔盛就在加紧向高端造船领域拓展,开发诸如冰区加强型散货船、6600TEU以上型船、VLOC等高附加值船型。在海工领域,将持续加强对钻井船及LNG船等复杂船型的研发,并派出工艺技术准备团队去法国著名工程公司Gaztransport& Technigaz S.A.S.学习培训,以突破全球海工市场的高技术壁垒。 “目前,公司的海工船等高端船型的销售收入占比只有5%左右,希望在未来的几年提高到 15%-20%。 ”
陈文军还对记者表示,抓住转型期进行兼并重组,也是公司思考的一个方向。目前我国拥有各类船舶制造企业约4000多家,规模企业不足300家,而韩国总计有60余家船厂,但韩国五大船厂造船完工量总和约占全国的80%,我国十大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总和仅占全国总量的52%,资源分散,集中度不高,企业规模不够。
激情与卓越并存
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造船人的拼搏,如今,世界造船中心正加速向中国转移。而世界造船大国发展历史和船舶工业的发展规律表明,一个造船大国必须同时是船舶设备的配套强国。日本韩国造船业本土化设备配套率均达90%以上,而我国船用设备本土化配套率不足50%,长久以来,国内重要船配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并没有改变。主机是船舶的心脏,是制约着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瓶颈。中国要实现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转变的梦想,必须解决船舶配套问题,特别是船用主机的配套问题。
熔安人正是怀着这一梦想和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信心与决心,秉承科学造机的理念,怀着成为造机强国的梦想,迸发出如火的创业激情,将以诚信塑造企业形象;以责任实现企业理想;以团队凝聚企业力量;以拼搏激发企业斗志;以创新推动企业发展;以科学指引企业方向。逆势而上,在中部合肥派河之滨,建设年产500万匹马力船用低速柴油机生产基地。从2008年6月12日打下第一根桩,到 2009年 10月 22日首台6RT-flex68D机成功提交,仅用16个月时间。这是在各级领导、同行企业及合作单位关心支持下,熔安项目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阶段性胜利!
目前,熔安动力初步具备了船用大功率低速柴油机的生产条件,初步形成了具有熔安特色的企业文化与运营管理模式。熔安动力熔安人始终相信:精品源于人品,质量始于责任!熔安动力将永远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用熔安人的激情与真情注入机体,打造船舶卓越动力!
我们深信,熔安动力在刚刚当选为省政协委员邓辉董事长的带领下,在全体员工共同的努力下,熔安动力的事业必将蒸蒸日上,熔安动力深深知道,熔安事业需要全体熔安人不断拼搏创新,但更需要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关心与支持,需要不断的向行业标杆企业学习并永续改进,需要各合作方的精诚协作与鼎力相助!熔安动力深深知道,万里长征熔安动力刚刚迈出了第一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船舶驶向 “深蓝”,这是大海的召唤,更是所有熔安人的梦想与殷切期盼……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袁家权 摄2月12日,省政协委员来到合肥瑶海区三里街三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了解社区居民文化建设情况,并现场为社区老年舞蹈队进行指导。 ▲大会期间,委员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到社区街道、工...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