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每年四至六月间,各地政府对禁止秸秆焚烧可谓三令五申,层层监管。但不少农民为了抢收、抢种,在田间偷烧秸秆,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事件仍屡屡发生。省政协委员曹伟近日指出,给予农户一定补贴,恐怕才是根秸秆焚烧之王道。
安徽省是农业生产大省,据统计,每年要产生各类作物秸秆约4500万吨,除部分用作燃料、饲料、工业原料和直接还田作肥料外,尚有约一半未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曹伟认为,作为一种资源,农作物秸秆有多种用途,但由于秸秆量大且高度分散,集运、堆放成本高,以及某些利用技术成熟度不够高等原因,导致秸秆工业化利用规模偏小,消化秸秆量有限。因此,目前秸秆还田应是秸秆综合治理的主要技术措施和手段,是减少秸秆焚烧现象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实践证明,机械化秸秆切碎还田技术,不仅有利于抢农时,实现大量秸秆及时就地还田,避免因直接腐烂或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且可大面积实现以地养地,培肥养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同时,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在抗旱及减少化肥用量和节约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
而作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之一,由安徽省农科院承担,省农技专家自主研发的“油菜秸秆还田循环利用”技术在两年前已实践成功,这项技术不仅使油菜的收割效率提升了近20倍,还大大增强了土壤肥力,为农业实现低碳发展找到了新出路。
曹伟说,周边省及安徽省合肥市开展了秸秆机械化还田补贴试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他建议政府如能完善此项技术的资金扶持政策,对秸秆机械化还田过程中农民增加支付的秸秆粉碎、翻埋费用给予合理补助。当前在技术装备上重点解决的是抓好机械配套和建立专业化服务组织。要将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一个重要切入点,以农机补贴政策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立以农机股份合作公司,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专业技术协会等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的农机服务体系,提高机具的使用率。
(本报记者曹昱)
新闻推荐
贺“蛟龙”号深潜成功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