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各种带有年味的活动“火”了起来。这不,有特长的小朋友还不忘记到敬老院,为爷爷奶奶们写春联、剪窗花,小小年纪懂事得很;还有春节庙会也进小区了,有年俗表演,也有便民服务,最关键的是,看完热闹还可以免费带副春联回家,多好啊!
关爱
小学生敬老院里送“年味”
年关临近,孤寡老人们更加渴望心灵的温暖。昨日下午,原本冷清的合肥市杏花村敬老院内热闹非凡,一群小学生给这里带来了欢声笑语。这些心灵手巧的学生帮老人剪窗花、写春联,让老人们感受到了过年的气氛。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杏花村敬老院,院内有一个小广场,四周都是小平房。在广场的一角,围了不少人。记者看到,几名小学生正在挥毫泼墨,书写对联。而在另一边,一群小朋友在埋头剪纸,看着一张张火红的春联和一幅幅精美的窗花,老人们的脸上挂满了微笑。“每到年关,总会感到格外孤独,好在时不时有好心人来看我们。”88岁的郑权芳老人说。
合肥市庐阳区杏花村街道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让老人们感受过年的气氛,他们特意请来孩子们写春联、剪窗花,热闹热闹。朱文菁是逍遥津小学金都华庭校区五年级的学生,练习书法已经四五年了。“来这里写春联,既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又能给爷爷奶奶们献上新年礼物,我非常高兴。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我特有成就感!”朱文菁说。
谢奉群 葛传红 本报记者 项春雷 摄影报道
庙会
看完热闹,再带副春联回家
“爸爸,阿姨手真巧,什么都会做!”七岁的小朋友梦梦目不转睛地看着非遗传人手里的“机器猫”说道。在昨天下午举办的合肥经开区锦绣社区春节庙会上,年俗表演、便民服务、现写春联等各种活动吸引了居民们的目光。
“金蛇狂舞春添彩,紫燕翻飞柳泛青!”家住锦绣社区的刘师傅拿到了刚写完的春联大声朗诵道,“这副春联好!回家就贴到门上。”在紫云花园的文化广场,数名书法爱好者的周围挤满了想要春联的居民。
广场另一边,民俗活动摆开了阵势。“你看,这样一对折,小心一点剪,别着急!”合肥市剪纸协会会员席志扬现场教小朋友们剪纸的秘诀。
要说哪里聚的小朋友最多,那自然是堆满了各种面塑的地方。只见面塑技师把各种不同颜色的面泥揉揉搓搓,再拼到一起,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一个活灵活现的机器猫便引得小朋友们一阵惊讶欢呼。
庙会现场,除了各种表演,电器维修、理发、免费义诊也受到居民们欢迎。
孙晓莉 本报记者 陶娜
“为什么孩子什么都要自己做,又做不好,非常耽误时间。”不少家长觉得3岁左右的孩子很“磨人”。昨天,省妇联、团省委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了“助力教育·关爱成长”大型家庭教育系列讲座,呼吁春节期间,家长多与孩子沟通,开展亲子活动。
安徽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委员会专家黄石卫表示,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3个关键期,分别是3岁、7岁以及13岁。“孩子要求自己做事情,也是在培养独立生活能力。作为家长应该去满足孩子的要求,比如要自己吃饭,就盛一碗饭让他吃,大不了打碎一个碗;要自己洗衣服就给一件衣服。”黄石卫表示,不让孩子自己做,不利于孩子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据介绍,安徽省城市与农村儿童在心理问题上,存在不同的特点。“城市里的孩子和家长对心理问题过度解读了,比如因成绩变化,不爱说话了,家长就担心孩子是心理出问题了,很着急,甚至孩子自己也认为出了心理问题。而农村又不同,一些孩子随爷爷、奶奶生活,已经出现较重心理损伤时,却没有被及时发现。”团省委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家长要理性对待青少年心理问题,不能盲目把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归结为“心理问题”,也不能忽视,不管不顾。
马上春节要到了,心理专家呼吁,家长不要只顾着走亲访友,而忽视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一起做做家务、出去旅游一下,在轻松的环境里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尤其是处于关键期的孩子。”
本报记者 郭娟娟
提醒
过年在家,要多跟孩子交流
昨日,合肥街头,一市民在采购春节用品
本报记者 张安浩/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今年,习友路、方兴大道等拓延工程将要开建。记者昨日从高新区了解到,今年该区将启动几条主要道路建设,4座变电站的建设也将陆续启动,供电将更加充足稳定...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