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水污染,如何才能见实效?“亮出剑”、“用好剑”,重拳严惩污染企业绝对是不二选择。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绝大部分水域面积在我区,只有毫不手软、严格执法,才能真正让合肥的“大水缸”始终碧波荡漾。
关闭加工厂阻断污染源
“要搬走了,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场地,可是为了保护合肥的“大水缸”,我们愿意。”再搬走剩下的机器设备,立新木材加工厂就完成全部搬迁了,工厂负责人关立新依依不舍地向相伴了多年的村子告别。这家小厂是大杨镇十张村近日集中关闭的97户小型加工厂中的一家。为了保护“大水缸”水质安全,区环保局日前牵头联合区工商局、区质监局、消防庐阳大队、公安庐阳分局、区税务部门、区安监局、区卫生局、区人社局及大杨镇政府多家单位,对董铺水库及大房郢水库周边的近百家无证照经营的小型家庭加工作坊进行联合执法专项行动,集中关闭取缔。
“因为多年历史遗留问题,在合肥水功能区划分以前,大杨镇十张村等水源保护区内无证照经营的小作坊便存在了,逐渐形成了小型企业的聚集地。”区环保局负责人说,这类小型加工企业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污水等给“大水缸”的水质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对其全部关闭取缔,才能还“大水缸”碧水清泉。从7月份开始,联合执法组通过发放公开信、下达行政执法责令改正通知书的形式,向相关厂家讲解相关法律规定,明确执法依据。截至目前,首批83家小型企业全部关闭搬离。据悉,8月中旬前,所有涉及企业将悉数关闭。
开出高罚单重罚排污企业
从不屑一顾到主动交上8万元罚款,并把问题整改到位,仅仅两周的时间,辖区内的一家知名品牌4S店便转变了以往的观念。“真没想到,环保部门动真格,以后再也不会不把环保当回事了。”该4S店负责人说。因为没有做好危险固体废弃物的贮存工作,将废弃物随意堆放,遇上大雨天,一部分污水径直排至水库,一部分流进雨水管网。区环保局向该4S店开出了高达8万元的罚款。此事只是我区重拳整治污染企业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今年我区开展排污口截流工程,在全区范围内,摸底查明了37个排污口,涉及217处污染源。目前已经完成投资2700余万元,使53处污染源得以整改,彻底截流排污口9个,其余的正在陆续整治中。“长期以来,由于管网设计不合理、企业环保意识不高等原因,许多企业雨污合流,或者少数直接将污水排进河流、水库,不仅影响水体美观,更污染水环境造成安全隐患。对已查明且拒不整改的企业,执法部门将予以重罚。”区环保局负责人介绍。
畜禽齐搬家多措保护“大水缸”
除了工业污染之外,生活垃圾和养殖业也是对“大水缸”造成污染的源头。在水源保护区内,因天然的环境优势,许多村民将养殖场直接建在了水库边。将这些被村民非常看重的养殖业清出保护区,区环保局着实费了功夫。
据统计,自“河段长制”实施以来,我区搬迁或取缔河道保护区内的畜禽水产养殖场和其他经营作坊162家,废品收购站点两处,地沟油窝点两个。停业整顿36家未按要求设置沉淀池、将污水直接排放到雨水管网的机动车清洗店,取缔13家无证经营、污水乱排放的洗车店。拆除圈舍4万平方米,5万多只鸡、6300多头猪和60多头牛被迁出水库和河道保护区范围。拆除围库造塘和违法搭建41处近6600平方米,铲除河道周边种菜7500多平方米,污染源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
除污染源治理和排污口整治以外,我区还通过开展水质监测工程、水岸清理工程、市政管网建设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和新型社区建设工程等多项举措,多管齐下改善水环境,当好合肥“大水缸”的“守护神”。·吴阿敏·
新闻推荐
白净的皮肤,拥有一手娴熟的刀工和精湛的厨艺,家住庐阳区三十岗乡瞿嘴村河坎队的崔俊,一直怀揣着成为一名厨师的梦想:“结婚、打工攒点钱,自己开一家小饭馆,一步步做大……”可如今崔俊静静地躺在...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