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知名学者、网络大V常河看来,《安徽商报》的发展源于创新,“这份报纸一直行走在创新的路上,目光坚定,步伐踏实。”
收藏《安徽商报》
“我至今还保留着两期《安徽商报》,一份是288个版的特刊,一份是关于合肥建设的特别策划 《我们的山河海洋》。 ”常河告诉记者,他与商报的结缘始于副刊,“在贵报副刊的鼓励和支持下,才让我能够坚持写作至今。 ”
作为新千年的报纸,商报能够后来居上,在他看来主要因为一直行走在创新路上,目光坚定步伐踏实。“具体地说,一是用新视角去发现新闻,关注社会,服务读者,不但抢新闻的第一落点,也去挖掘最深的落点。二是用信息量极大、人文关怀浓厚的副刊和《橙周刊》形成独特气质。只有新闻的报纸是不完整的,是活着,具备生动活泼的副刊的报纸才是完美的,是生活。 ”
商报带着思索“在场”
在常河看来,安徽商报的新锐就体现在没有做传声筒,没有满足做图解者,而是始终“在场”,带着思索“在场”。
《橙周刊》口味博杂但文化气息很浓的策划,其实就是对不同读者群的满足和服务,是分众之后的不抛弃不放弃。
报网互动新活力
作为在微博上有着6万多粉丝的网络大V,常河也在关注着新媒体的发展。
“如何进军、利用、发展新媒体,是所有平面媒体面临的考验。安徽商报恰恰抓住了这一时机。”常河表示,安徽商报旗下合肥网作为合肥第一生活门户网站,是商报与时俱进的体现,报网互动不仅拉近了报纸与读者的距离,也更好地将报纸的内容扩大化,互动能力不断提高。
常河说,如何让软件精致化,赋予平媒和新媒体新活力,他相信商报会有新的开拓。
记者简雅洁王志强
新闻推荐
创新季、升级季成新时期安徽主题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