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合肥新闻 > 正文

丁云鹏的茶画

来源:安徽商报 2013-09-12 12:19   https://www.yybnet.net/

何华何华

作家

出版有

因见秋风起

》《

试遣愚衷

》《

买金的撞着卖金的

现居合肥

几年前的一个秋日,去北京大觉寺“明慧茶院”喝茶。大觉寺以流泉闻名,整个寺院水渠纵横,潺潺细语般萦绕耳际,给茶院平添了一股冷情幽趣。尽管茶资不菲,但周遭的环境实在宜人,想想也值了。大觉寺的白玉兰很出名,尤其是四宜堂的那棵树龄300余年的古玉兰,每年春天,开得满树冰清玉洁,如此“浓密的淡雅”,真不多见。可惜,我和朋友金秋访寺,错过花季。从此,心里落下一个“白玉兰情结”。

后来,看到丁云鹏的一幅《煮茶图》(无锡博物馆藏),画面右上部一棵盛开的白玉兰,一下子勾动了我,立马想到大觉寺里的玉兰花。看来,玉兰花和茶,是搭在一起的。此外,丁云鹏《煮茶图》上的竹茶炉,也是一个欣赏焦点,它是明代文人最为喜好的茶器之一。“其外是以油光闪亮的湘竹编织而成,上圆下方,高不盈尺,类似于道家的乾坤壶。内为石制的炉胆,炉胆与竹围之间,用细密的土灰填充夯实而成。”

自无锡惠山性海和尚、画家王绂、中医潘克诚三位好友,在性海和尚的精舍听松庵举办竹茶炉茶宴之后,明代的竹茶炉开始风行开来,并影响到清代的乾隆皇帝。乾隆对竹炉煮泉的喜爱已到了难以自拔的程度,他在第一次南巡时,特地请人精心仿制两具听松庵竹茶炉,携回北京,以满足他随时竹炉煮泉的雅兴。

丁云鹏茶画上的竹茶炉上圆下方,造型和听松庵竹茶炉如出一辙,应为晚明苏州无锡湖州一带竹工所制。

丁云鹏(1547~1628),明代画家,安徽省休宁人。最擅人物画,尤其是佛像、观音、罗汉。他还常为徽州著名墨工程君房和方于鲁画墨模。他更是茶痴,存世的几幅茶画,为后世研究明代的饮茶空间和茶器陈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除了上面的《煮茶图》,丁云鹏最著名的茶画当是《玉川子煮茶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画面是花园的一角,两棵高大芭蕉下的假山前坐着白衣幞巾的主人卢仝,他左持白羽团扇,正注视青铜风炉上的煮泉朱泥单柄壶。一男仆手持提梁朱泥壶在左前方,另一红衣老妪手捧盖盒在侧。卢仝身边石桌上放着待用的茶具,那种悠闲自得的情趣,跃然纸上。画作的布局疏密得当,上部大块空白,显出天高意远;下部错落有致,呼应彼此关系。此画问世后,文人雅士一致推崇。传至清代,曹寅为它题诗曰:“风流玉川子,磊落月蚀诗。想见煮茶处,颀然麾扇时。风泉逐俯仰,蕉竹映参差。兴致黄农上,僮奴若个知。 ”

卢仝是唐朝诗人,号玉川子。在茶界,卢仝被后人尊称为“茶仙”,也有人称他为“亚圣”——意思是地位仅次于“茶圣”陆羽。在洋洋大观的茶诗中,卢仝的《七碗茶歌》最为爱茶者传诵。大文豪韩愈赏识卢仝,在《寄卢仝》一诗中提到卢仝家的一奴一婢:“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印证了丁云鹏画中的情景,即前述的男仆和老妪。这两句诗间接反映了卢仝家贫,只能雇用价格便宜的老年仆人。

丁云鹏的家乡休宁,生产松萝茶,在他的茶画中,似乎能闻到松萝茶特有的橄榄香。

新闻推荐

惩治“黑网吧”合肥首次“动刑”一老板被判非法经营罪

一老板被判非法经营罪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丁云鹏的茶画)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