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包河区
包河区位于合肥市东南,面积340平方公里,常驻人口80万。包河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为契机,狠抓各项措施落实,构建了“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主抓、部门和镇街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加快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强化制度,逐步完善长效机制
坚持从制度抓起,从机制入手。一是调度制度。区政府定期召开土地专题会议,并将土地工作纳入每月的经济调度和大建设调度例会中,让各级绷紧“不越红线、不闯红灯”这根弦。二是巡查制度。在全市首创开展 “联合土地执法动态巡查”活动,实行区、街镇、村居三级联动巡查,努力将事后查处变为事前防范。三是通报制度。每周对各街镇违法用地巡查及处理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处理。四是问责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坚决落实“一票否决”。
二、积极创新,重点探索滨湖模式
积极探索土地开发利用思路,不断总结节约集约用地方式。一是方格网道路方式。滨湖新区道路系统规划选择方格网的道路骨架形式,通达性强,土地利用率高,相对其它自由式路网结构节省土地 5-15%。二是综合交通节地方式。坚持公交优先的公交都市理念,建立BRT快速公交系统;探索建设集高铁车站、城市轨道交通、长途客运站、公交首末站、公交停车场、出租车停车场、社会停车场、站前广场等为一体的站场枢纽区;坚持用交通引导开发,提高交通承载能力,明确BRT、轨道线沿线用地采用紧凑式混合开发,轨道站点周边地块容积率要求不低于4.0。三是立体城市开发方式。积极推广立体交通,推进公共建筑(物)群立体开发,在地下层相互连通,实现交通组织的平面布置向立体转变,在提升城市公共节点活力和服务功能的同时,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四是CBD节地方式。鼓励办公、酒店、公寓等多种功能混合的综合开发项目及街区营造,构筑CBD高效紧凑的空间形态。以核心区中央商务功能的集聚与培育为重点,政府投资项目及住宅用地控制在30%以下,70%土地为商务、金融、办公等核心功能用地,且核心功能在总开发量中占80%以上,实现最大程度上的集约开发。五是社区中心节地方式。把社区服务单元和城市行政管理单元合二为一,在满足服务半径的前提下,设置社区中心15个,一体化布置社区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公园、市政、商业、社区管理等公用设施,实现了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与节约集约用地的双赢。六是基础设施走廊与城市综合管沟节地方式。结合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走廊;整合给水、信息,采用综合管沟布置方式建设市政管网。六大节约集约用地方式,共节约用地29.16平方公里,节地率23.1%。
三、统筹推进,突出城乡一体联动
坚持从盘活土地资源入手,在主城区、工业园区、远郊村全面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一是在主城区,通过实施“退二进三”,加快城区业态升级;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等,最大限度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拓展发展空间。二是在工业园区,通过控制项目投资规模、投资强度、建设周期等,严格限制入园条件;同时将分散在辖区其它地方的工业项目,尽可能向包河工业区集中,减少能耗,节约成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农村区域,按照“依法用地、有情拆迁、保障建设”的要求,在全体被拆迁户同意后实施征地拆迁安置,及时足额缴付土地补偿款和社保基金,加快居民由农村向社区集中。
新闻推荐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10月15日报道安徽:政府做“减法”为市场做“加法”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孙叶 刘军 丁雨光安徽用政府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最大程度地释放改革红利,打造更加公平高效的最优投资环境。“这几年我们在大建设当中,通过...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