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本报第14个发展年头,伴随着城市的勃勃生机与巨大蜕变,本报也留下了坚实的发展足迹,并在不断的创新中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气质与风格。报纸就像一个成熟稳健发展的独立个体,有自身的形象和内涵,有特殊的文化品格和独到的精神气质。它们体现在报纸从形式到内容的种种要素之中,似乎难以捕捉,却又无所不在。从某种程度上说,气质和风格,是超越于发行量、版面量等数字化衡量标准之上的,更加深入人心的影响力,可以让人一见倾心,念念不忘。
“航拍合肥”开拓视野空间
气质来自创新。近5年来,安徽商报的创新之举已经突破了一张报纸的文字局限,在一个更开阔的空间里展翅翱翔,以更耀眼的姿态融入社会、引领未来。
航拍合肥,是我们精心筹划的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策划之一。这次航拍在所有安徽平面媒体中是开拓性的大手笔。航拍合肥活动完美谢幕,不仅在省内新闻媒体中写下绚丽的一笔,也更加激发本报引领安徽报业风云,积极创新的原动力。
“60华诞 60华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安徽60件标志性大事评选活动,是由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主办,安徽年鉴社、志苑杂志社以及本报联合开展的又一大型活动,也是本报为新中国60华诞献上的一份贺礼。最终票选而出的60件大事基本涵盖了安徽60年来在经济、文化、政治、科技、民生以及社会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品读这60件大事,能清晰看到时代的进程。
两年前,我们为一个盲童专门举办了一场感人至深的音乐会。报社主办音乐会,看起来像是门外汉干的事情,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盲童王香君的励志故事感动了无数孩子和大人,也让这场特殊的音乐会带着公益的梦想,深入许多孩子的心田。
“大城豪展”引发业界惊叹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之后,我们发起爱心捐赠活动,由本报全体员工第一时间捐赠的善款就达25万元;由本报参与的多次大型赈灾募捐活动,也总计募得超过4亿元的善款。本报众多读者和网友牺牲了休息时间,连续一个多月的双休日里连续走上街头募捐,所募集的30万元现金,最终在四川江油八角庙建起了一所漂亮的希望小学!
从最早的特刊报道,到省内第一份双报头出版、第一份正反报、第一份3D立体报;从第一个采用航拍技术拍摄合肥,到省内纸媒第一个自办网络交互平台,本报在内容、经营等各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引领了一个又一个风潮,赢得了一大批战略合作伙伴。
今年7月,由本报主办的“2013合肥国际房交会”盛大开幕,汇总特惠房源近万套,优惠幅度超乎寻常,参与人数规模空前,影响力遍布四面八方,在惠及全省购房者的同时,更成为各大楼盘企业展示品牌、比拼品质、树立形象、销售产品的绝佳舞台。 记者刘振
今年7月,本报主办的“2013合肥国际房交会”盛大开幕,成为安徽房地产界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房交会
新闻推荐
省城为该园银河景区打造保洁新标准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