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青年报记者 王磊
“我的手机号码最后3位数都是零,这寓意着一切从零开始。 ”作为上海铁路局合肥机务段的一名青年钳工,王涛习惯了用这样的开场白介绍自己。
如今38岁的他,胸腔里装着另外一个人的心脏。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王涛选择从事公益,以这种方式报答别人的救命之恩。 “这段公益历程,也为自己‘活下去\’的意义作出了最深刻的注解。 ”他说。
2005年,王涛被医院确诊为患有扩张性心肌病,只有一线希望——立即做心脏移植手术。
上海铁路局、合肥机务段帮王涛解决了20多万元医疗费用,仅王涛所在的一个车间就捐了两万多元。当年1月底,院方通知王涛,心源来了,他和家人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毅然把心源让给了一位来自杭州的病友,因为病友的情况更严重。幸运的是,没多久王涛又等到了心脏O型供体。
手术在即,又出现了“血荒”。他的家人在天涯论坛上发帖求助。短短几天里,十几名素不相识的网友为他献血3000毫升。王涛闯过了心脏移植手术要经历的重重关卡,生命从此延续。不过,他每天依然要服用大量药物来维持“新生”的生命。因为长期吃药,肝、肾功能受损严重。“我们这些‘换心人\’的寿命也就十几年,每一天都在和生命赛跑。 ”他说。
王涛生来就是个热心人。在派出所工作时,他救过奄奄一息的受害者;来段上工作,为了抓小偷,他连续蹲守几个晚上……正是这次手术,王涛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并融入到这一群体中。他利用QQ平台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心脏移植患者的交流平台,通过与医生的网上交流,许多“心友”得到了术后心理咨询服务,他还定期邀请各地心脏中心移植专家给“心友”进行网上远程随访诊断。
2012年3月,他在安徽成立第一家“中国好人网”分支机构,被推选为“中国好人网”志愿者联合会合肥分会会长。 2012年3月25日上午,他组织策划募捐义演,挽救脑梗塞的义工胡明朗,他本人捐款近千元。一个月后,王涛在合肥再次组织策划募捐活动,救助5岁的再生性障碍贫血患儿李超。尽管每月只有两千多元的工资,除去买药和还房贷,他还是拿出一半投入公益事业。王涛说,这几年因为公益,自己捐的钱近两万元。
新闻推荐
日前,中国平安携手阿里巴巴、腾讯成立了首家专门从事网销的保险公司,50多家保险公司设立自己的网上商城,网销保险正逐渐升温——保险网销会否抢了代理人饭碗?
■ 本报见习记者 夏海军近日,泰康保险安徽分公司一名保险代理人向记者抱怨称,他多次向合肥一客户登门拜访推销某款险种,对方也有意愿,本以为这一单铁定拿下时,客户却背着他在网上买了保险。近...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