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振江本报见习记者 汤 超
近年来,安徽省出版事业蓬勃发展,文化市场一片繁荣,各类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销售收入逐年攀升。但一些非法出版物也趁机流入市场,尤其是一些暗中销售黄色淫秽、封建迷信等非法出版物的流动摊点,已成为当前“扫黄打非”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暗中销售整治难
11月9日、10日,记者在合肥市街头一些摊点进行暗访。在淮河路、蒙城路和翡翠路上的“徽风”报亭前,记者翻看,全都是正版杂志和报纸,没有盗版的书刊。但在花冲公园门前,记者见到的却是另一种情形:两辆三轮车和门前的地摊上,摆满了各种非法出版的图书和光碟。
一位正在摊点上买书的年轻人告诉记者:“我准备考注册建造师,就来这里买几本书。这类书正版的50多元一本,一套要200多元。盗版的只需60元左右,还赠送光盘和配套练习题。 ”
在二十埠“国风”东侧的人行道上,记者看见一对摆地摊的夫妻,卖的大多是盗版书。对面的书店里,一位40多岁的老板告诉记者:“你需要什么盗版书,我都能给你搞到,哪家出版社的都有。 ”在淮河路西段的城隍庙商城,也有人在公开叫卖盗版书,按斤称,10多元一斤。暗中销售非法出版物的现象,在经开区港澳广场路边、芙蓉路农贸市场十字路口及安徽大市场等地也存在。
11月7日上午,记者采访了省新闻出版局和版权局有关负责人,他告诉记者:“除国家批准的出版单位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出版在社会上公开发行的图书、报刊和音像出版物,违者属非法出版活动,其出版物属非法出版物。”该负责人还指出,目前,安徽省不断加大“扫黄打非”力度,经常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但少数个体摊贩与执法人员打游击,不断转移销售地点,暗中销售非法出版物。省少年儿童出版社发行部詹玮玮主任告诉记者:“这些盗版书、口袋书充斥色情暴力,对儿童成长非常不利,必须严打。 ”他还告诉记者:“在识别非法出版物时,读者可以做到‘七看\’:一看封面,二看插图和广告,三看标准书号,四看书刊征订发行委托书,五看新书征订单,六看图书的纸质及印装质量,七看卖书人及售价。 ”他呼吁读者要自觉拒购盗版书刊。
屡禁不止为哪般
近年来,非法出版已从图书、报刊发展到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电子图书的兴起,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图书传播和知识共享,另一方面也为盗版带来了便利,给版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省“扫黄打非”办公室李先锋主任告诉记者:“非法出版物屡禁不绝,首先是利益驱动。盗版书省去了创作费、编辑费、排版费等,能够以低廉的价格销售,利润空间大。其次,销售非法出版物的犯罪成本低。执法时除没收当场发现的非法出版物外,一般只给予口头警告,有的小摊小贩与执法人员‘打游击\’,执法人员一走又照样经营。三是盗版书有市场需求。一些读者贪图便宜,对于盗版书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四是执法人员监管不力、执法不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
省少年儿童出版社发行部张蔚告诉记者:“出版社为防止印数过大,卖不出去出现压仓,往往采取折中办法降低印数,这就给盗版提供了空间,正版供给不足,盗版屡禁不止。 ”据省文艺出版社办公室宋主任介绍:“盗版书主要集中于文艺畅销书方面,这类盗版书籍成本低,读者需求量大,利润空间高。读正版书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希望正版阅读成为大众的一种自觉选择。 ”
坚决取缔莫手软
针对打击非法出版活动,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从2001年开始,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出版物市场管理暂行规定》,对非法出版物的认定和处罚做出了明确规定。我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也明确规定:非法出版或贩卖非法出版物,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且同时要判处罚金。
李先锋告诉记者,为净化出版物市场,加强日常监管,合肥市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每天都有执法人员去文化经营场所亮证巡查。一旦发现盗版出版物,当场没收,严重的罚款。对于屡教不改的则坚决取缔,凡涉及刑事犯罪的送司法机关处理。今年安徽省着力开展“净网”“清源”“秋风”三大专项行动,重点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信息、违禁出版物和非法报刊。由“扫黄打非”办牵头,公安、工商、新闻出版局、文化执法大队等联合行动,集中打击淫秽色情出版物和各类侵权盗版非法出版物。
省新闻出版局反非法和违禁出版物处郭志学处长告诉记者:“违规经营非法出版物,有一定的隐蔽性、反复性和复杂性。只有加强巡查、常抓不懈、露头就打,才能净化文化市场。同时,还应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扫黄打非\’的良好舆论氛围。每年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全省各地都要开展非法盗版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利用媒体宣传‘扫黄打非\’工作,曝光非法出版典型案件,开展‘绿书签\’活动,呼吁读者自觉抵制盗版。 ”
有关专家指出,图书发行工作者应自觉反对和抵制非法出版物及非法出版活动,零售书店应自觉做到不订购、不销售非法出版物。广大群众发现游商小贩兜售非法出版物时,应主动向当地出版或文化市场管理部门举报,积极协助“扫黄打非”,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通讯员 李克武 记者 钱定果 许蓓蓓)记者11月12日从合肥公交集团获悉,备受关注的合肥市智能公交系统二期工程电子站牌项目即将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前将在市区建设180套智能电子站牌,同时向市民...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