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慕斌
“商人是磨出来的”。这句台词在话剧《徽商传奇》中多次出现,弃学从商的程梦溪正是历经磨练,才成长为一名儒商。最近,由省委宣传部和安徽演艺集团出品,著名剧作家黄维若担任编剧,国家话剧院副院长查明哲与省话剧院副院长朱海燕联合执导的重点剧目《徽商传奇》,在合肥隆重首演。曲折的剧情、鲜活的人物、浓郁的徽文化元素以及徽商精神的精彩诠释,令人印象深刻。
“好戏是磨出来的”。为了编排这出大制作精品话剧,从编导、演员到舞台美术等无不精雕细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其艺术品质的细节,数易其稿,几番打磨。笔者感佩之至,不由得一吐为快。
要在短短两个小时里抓住观众,戏剧情节的设置是最为关键的。这部戏看点之一就是情节精彩,纵横捭阖,跌宕起伏,巧合离奇,矛盾冲突接连展开,张弛有道,起伏有序,往往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剧幕拉开,徽州学子程梦溪岁考第一,锦绣前程依稀可见,却逢父亲突然病故,无奈弃学回家,面对穷苦家境和一群可怜弟妹,只得背井离乡投亲靠友,于是一个“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徽商故事初露端倪。只身来到扬州,为帮助濒临破产的小盐商好友鲍禹成渡过难关,懵懵懂懂的程梦溪踏上了艰辛的贩盐之路。千里行盐波诡云谲,一波三折终于将盐送至平江,但平地又起波澜,当地百姓承受不起盐价,只有一成左右的富户尚买得起。在买卖和大义面前,程梦溪果敢做出了一个痛苦却明智的决策——以盐换茶,并用计从县衙取得茶引,一时间,平江百姓纷纷用自家的茶叶换取官盐,而在众人的不屑和不解之中,程梦溪却利用徽茶制法,制成上好的“洞庭松萝”,热销汉口,又乘胜追击,借钱回到平江买茶制茶贩茶,以义取利,赚得人生第一桶金。全剧围绕弃学经商、千里行盐、以盐换茶等节点展开叙述,这是一条明线,也可以说是“事业线”,贯穿全场的还有一条暗线,就是程梦溪和账房之女詹秀秀之间的唯美爱情,也可以说是“感情线”,两条线索一明一暗互为交织,共同推动剧情发展。
人物形象饱满,个性鲜明是该剧的另一大看点。主人公程梦溪酷爱读书,满口“之乎者也”,既迂腐又有几分可爱,在和詹秀秀的爱情中不乏傻气、木楞,在行盐途中认死理,动辄孔孟之道,实际书生之见,在彻悟徽商之道后,迂腐则成了执着,可爱则成了灵动。可以说,程梦溪的人物性格是传统徽州儒商的典型写照,非常具有戏剧性和人物张力。此外,聪明灵秀敢爱敢恨的詹秀秀、谨慎固执心眼又小的詹仁和、食古不化的书猪县令、满腹经纶大义情怀的徽商领袖汪鹤亭等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绝不雷同,整部戏虽然主要人物不多,但因个个都是“独一份”的,显得满台生辉。
众所周知,话剧和戏曲是截然不同的舞台艺术形式,但在《徽商传奇》里,话剧和戏曲巧妙混搭,高度“兼容”,戏曲的锣鼓点、徽剧的音调、黄梅戏的生旦角色介入串联等,使这部话剧增色不少,这是一种艺术创新和大胆尝试,同时融入了徽州民歌民谣等徽文化元素,极大地增加了历史感、地域性和艺术特色,成为该剧一大亮点。
显而易见,对于徽商经营之道的研究、阐释和提炼,主创人员是下了一番深功夫的。徽商是儒商,历史上徽州商人由儒而商、亦儒亦贾的现象很多,他们注重为商做人之道,善于从国学中汲取营养以经世致用。剧中通过程梦溪的言行揭示出徽商之道——仁义礼智信,不唯书、要唯实。这对于当下社会仍然具有强大的引领意义,正能量十足。
当然,亮点不止这些,比如戏曲唱词非常清新优美,旋律动听;表现徽商这个历史题材却做到亦庄亦谐,巧妙置入一些笑料,令人捧腹,顿感轻松愉悦;舞台画面优美,舞美简约温馨。如果将话剧和戏曲更默契地融合,适当增加一些徽州楹联、方言、民歌民谣等特色文化元素,或许会更加饱满,这只是笔者的姑妄之言罢了。
小舞台,大情怀;小人物,大历史。我们期待这部浸透安徽话剧人心血,潜心磨砺,寄托着振兴舞台希望的好戏,能够走出江淮,走向全国。
新闻推荐
主要经济指标连续22年位居中国叉车行业之首,安徽叉车集团秉承创新精神,不断突破自我——“合力”开拓,跃上发展新境界
■ 本报记者 吴量亮 陆列嘉今年3月29日,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月产第1万台叉车顺利下线。从30年累计产销叉车1万台,到3年产销1万台、1年产销1万台,再到如今月产销叉车双双突破万台,55年来,安...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