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何珂
近几年,电商“双11”大促吸金力惊人,然而,盛宴的背后,购物体验不佳、商品“临阵下架”、先提价后降价、“以次充好”、“货不对板”……这“几宗罪”让消费者如鲠在喉。今年的“双11”网购狂欢,记者采访了部分电商、淘宝客服工作人员,提醒买家小心避开陷阱,顺利淘得心仪商品。
超卖频现 消费者大呼伤不起
“去年11月11日,我好不容易等到某品牌旗舰店的鞋子做活动。一番奋战,在当日零时30分左右拍下一双,满心欢喜。”热衷网购的省城白领秦女士说,当时店主承诺一周内发货。但直到11月19日,卖家仍未发货。多番联系店内客服,才告知这双鞋仅售388双,我下单时已经没货了。“购买时,宝贝并没有显示超卖,而之后商家也一直没通知,让我很愤慨。 ”
“超卖”一词,原是股市用语。但随着网络的兴起,也被运用到网购上。在淘宝网自助服务中心,输入“超卖”一词,给出的解释是:“超卖即‘超卖缺货\’,当宝贝库存接近0件时,如果多个买家同时付款购买此宝贝,将会出现‘超卖缺货\’现象。”“今年我们针对以往出现的超卖现象,升级了系统,只要系统做得成熟,出现超卖现象的可能性很小。 ”省城一家网店的老板表示,以往可能是短时间内大量消费者涌入,导致了系统紊乱。
【淘宝客服支招】按照淘宝网的规定,买家拍下商品后,卖家需在72小时内发货。如果卖家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发货,买家可以申请退款,也可以向淘宝客服发起投诉,由客服人员介入处理。处理完毕后,会对买家进行订单成交价5%的赔付,赔付额最低不低于1元,最高不超过30元。
价格忽悠 “双11”是特价吗
朱女士去年“双11”在某品牌旗舰店拍下一件大衣,当时的特价是259元,但到当月21日,她发现这件大衣仍然是这个价位,“不是说‘双11’特价吗,10天后还是特价,我有种被骗的感觉。”无独有偶,小陈去年看中了某品牌一款小脚紧身裤,准备“双11”出手。可是在11月10日白天查看网页时,小陈看到这条裤子标价为198元,但到了晚上9点左右,价格变成了258元,商品图标下还特别注明“1111购物狂欢价预告”,小陈抱怨道,活动价格太虚假了。
“我们今年做出了‘我承诺、亲监督\’的活动,保证每件商品都是市场最低价,绝不欺骗消费者。 ”某知名家居品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价格上欺骗消费者是一种低级错误,“很多顾客都是老客人了,对店里很多商品的价位都很清楚,在价格上做手脚无疑是自砸招牌。 ”
【淘宝客服支招】买家遇到价格忽悠的情况,如果已经付款,可以在收到商品后给卖家差评,并进行投诉;如果没有付款,可以对其进行举报。不过,投诉和举报都要求买家提供商品原价和新价格的页面截图,以及阿里旺旺相关聊天记录。
以次充好 赢了数据失人心
记者在合肥市天鹅湖万达广场随机采访时,不少消费者表示去年“双11”期间,店家发货比平时晚了三五天,而且部分商品的质量也让消费很难满意。 “去年买了件大衣,回家试穿后,才发现衣服少了两颗纽扣。”正在逛街的王小姐告诉记者,她的一个朋友还碰到了“货不对板”的情况。“本来她在同一家店铺购买了三件衣服,结果只收到两件,网店客服告知漏发了,可以退款给她。”王小姐说,闺蜜就是为了节省邮费,才在“双11”免邮时多买两件,虽然可以退货但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和感情。
某服饰品牌电商李先生表示,集中大促的确为某些商家清库存和次品提供了机会,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留意商家的信用度。 “今年‘双11’,我们不仅仅提前对客服进行培训,还增加了客服的数量,保证给消费者最好的购物体验。 ”李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他家的仓库里已经备足了网购狂欢所需的商品,“今年‘双11’不仅仅是一场数据战,更是一场人心战,要赢得数据更要赢消费者的人心! ”
【淘宝客服支招】如果买家遇到“以次充好”、“货不对板”的问题,可以先与商家协商。如果是卖家表示愿意退货,则换货的邮费由卖家承担。如果双方因此产生纠纷,申请淘宝客服介入,则需要买家提供购物时与卖家交流或留言的相关截图,以及退还商品时,由快递公司出具的第三方证明,证明快递公司接单时,商品的颜色、状态等,以便客服处理。
新闻推荐
曹征海主持并讲话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