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明
合肥市庐阳区居民张女士说,如今手头上的闲钱多了,想选择一款投资理财产品保值增值,可走进银行,理财产品的很多词语都看不懂,跟银行工作人员打听,都只说收益率,很少说风险。希望银行提供更多普及理财基础知识的服务,让人既能看到收益率,又要搞清投资方式、风险等级等信息。这样,百姓才能放心理财。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这是继党的十七大报告首
次确定 “创造条
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之后的又一政策亮点,对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财产性收入是衡量国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其来源主要是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以及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通过交易、出租财产权或进行财产营运所获得的利息、股息、红利、租金、专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出让纯收益等。
居民财产性收入呈多样化,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纸黄金……投资理财产品越丰富,人们的投资意识就越强。居民理财,已经突破单一存款的局限,逐步发展到覆盖股市、债市、期货等金融市场甚至不动产的 “全面理财”。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32元,同比增长9.9%,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3.3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18647.0元,增长6.3%。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1545.2元,同比增长4.3%;人均经营净收入2053.2元,同比增长30.0%;人均财产性收入540.4元,同比增长27.2%;人均转移性收入4508.2元,同比增长1.0%。
从居民收入构成来看,安徽省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是工资性收入,人均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7%,而财产性收入虽然同比增长较大,但只占人均可支配收入3.14%。从上半年统计数据看,安徽省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人均352元中,有193元得益于城镇居民出租房屋收入的增多,其出租房屋带来的收入占财产性收入的54.8%。特别是房租上涨,成了居民财产性收入最大的红利。
老百姓都希望自己辛苦赚来的积蓄能够保值增值,但是把钱存到银行,利息不高;投资到金融市场,有些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又不稳定、不理想。有些理财产品市场门槛太高,普通投资者可选择的投资渠道偏少。而投资渠道比较狭窄,是制约财产性收入稳步增长的一个重要难题。
多渠道增收空间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产品投资。目前的储蓄、债券、保险和理财产品依然是居民财产性收入主要来源,还有股票、期货、黄金、外汇市场收益。
从近几年证券市场看,尽管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力度,但纵观我国股市是“牛短熊长”,屡见不鲜的过度包装、业绩“变脸”,甚至虚构利润、操纵股价、内幕交易、欺诈上市。虽然今年以来,表面上看A股结构性行情不错,热点不断,有部分投资者从中获益,但纯粹资金推动的特点却是依然如故,从去年到今年的股市,还有更多的散户股民套在其中。对股民来说,股票市场的“单打独斗”,赚钱已越来越难。
因此,继续规范资本市场,重视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通过创新金融体系、强化投资理财渠道监管、规范交易方式、探索网络交易模式,让居民拥有更为多样的金融理财工具和产品;加强上市公司监管,规范可持续回报股东的分红制度。
二是实业投资及租赁服务。如房屋租金、参与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业分红、投资收藏品、房地产等市场,还包括明晰不动产权,按需将其抵押、转让、出售、出租,乃至形成可交易流动的金融资产,为此,要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对投资租赁行为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维持良性运行市场秩序,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
总之,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离不开财产性收入增加,这就需要广开财路,加快理财产品创新,降低投资理财产品的门槛,设计提供更多的适合中低收入群体的,兼顾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金融产品。还要给他们创造多元化和长期投资的空间和机会,避免被不断攀升的物价“蚕食”。应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品种的金融体系,短期、中期、长期的产品相结合,让投资者可以灵活选择。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魏华 徐薄)近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连续接到企业的“礼物”:合肥艾迪康临床检验所有限公司,为订单培养的“艾迪康班”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上海五菱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为“五菱班”送来实...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