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鸣本报通讯员 项俐 文/图
不久前,家住合肥包河区望湖城金桂苑的党员周敖成通过“红山楂爱心传递募捐”活动捐赠了一批棉衣,在“时间银行”里存储了积分,并得到沁心湖社区专门印制的“捐赠证书”。
近年来,包河区望湖街道沁心湖社区不断创新思路,打造志愿服务新平台,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广泛吸引居民参与,“时间银行”、“爱心屋”这些充满快乐、爱心的名词,每天都伴随着居民的生活。
为加强与辖区党员的联系与交流,2012年11月,包河区望湖街道党工委成立望湖城“八小时之外党员先锋站”,首创党员志愿者“时间银行”,将每位志愿者提供的服务时间进行储蓄,志愿者本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可从“时间银行”内“提取”相应时间的志愿服务。“先锋站”还组建商家联盟,发放“党员一卡通”,“党员志愿者在服务他人、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享受到社区、商家给予的最直接、最实际、最实惠的便利。 ”望湖街道党工委委员朱勇玲介绍,“八小时之外党员先锋站”不仅为社区居民展示党员先锋形象、融入社区奉献提供了方便及时且针对性强的服务,而且实现了社区资源共享,进一步融洽了社区邻里关系。
在沁心湖社区,很多老人即使子女不在身边,也能得到细致入微的照顾。“考虑到现在子女繁忙,我们为辖区老人们建了一个‘爱心屋\’虚拟养老院。 ”沁心湖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康说。
这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社区将高龄、空巢老人进行数字化登记造册,建立居民网络动态管理档案,再交由各个驻点志愿者进行日常管理和服务。志愿者只要“点击”档案,就能及时掌握居民生活及思想状况。他们还经常入户探望“爱心屋”服务对象,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
“我们正在制作商家联盟志愿者联系卡,今后辖区高龄、空巢及行动不便的老人,只要打一个电话,商家联盟的志愿者就可以免费把生活用品送上门。 ”王康表示,社区将进一步细化措施,为虚拟养老院里的老人们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爱心屋”的志愿者为老人送菜上门。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黄永礼全程指导,指明方向,严格要求,激发动力。根据安徽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统一安排,省领导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分别联系一个单位,具体进行指导,亲力亲为推进。省领导身体...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