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血液采集大厅到血液保存冷库、从血液化验室到核酸检测实验室……新安晚报读者、安徽网网友分批进入这些平日不对外开放的“核心区”,听血站工作人员详细解说血液从采集、检测到临床应用的近百道程序。
在血小板采集大厅里,10多名志愿者正在接受血小板采集。血站的工作人员告诉参观者,无偿献血不仅能捐全血,还能捐献血小板等成分血。因为血小板生产代谢周期短,志愿者在捐献血小板后48小时就能恢复到献血前状态,志愿者献血21天后可再次捐献。据介绍,临床用血需求最大的成分血就是血小板,血小板具有重要的止血功能,主要用于重急症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合肥市民献血意识进一步增强,已有不少市民定期捐献血小板。
在血液保存冷库里,参观者看到一个低温冰箱里存放的红色血袋随机器不停晃动。合肥中心血站宣传科科长庞霄介绍说,这个24小时晃动的冰箱里保存的就是血小板,血小板特别娇贵,不仅对保存温度要求严格,还需要不停地晃动,并且保存期只有5天,如果超过5天不使用就报废了。目前,合肥市已经启动血小板预约采集,以防止血小板浪费。患者首先通过医院向血站预约各血型的需求量,合肥中心血站接到医院需求信息后,才会打电话通知有捐献意愿的志愿者前来捐献血小板。
合肥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告诉参观者,我国绝大部分血站一直单纯采用两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献血者进行筛查,这种传统的筛查方式虽然能够筛查出血液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病毒,但是检测的“窗口期”较长。合肥市中心血站目前实施的血液核酸检测工作,可以大大缩短经血液传播疾病检测的“窗口期”,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
无偿献血为何会有偿用血
志愿者无偿献血,可是患者在医院用血时为何要收费?面对本报读者的提问,合肥中心血站宣传科科长庞霄称,患者用血就好比市民喝水,你如果直接到河里喝水是不需要花钱的,但是未经自来水公司或水厂消毒灭菌处理过的河水,是很少有人敢喝的。河里的水虽然不要钱,经过消毒灭菌、净化处理、安全检测等系列处理后的纯净水却要收费,这与用血收费的道理是一样的。
据介绍,志愿者无偿捐献的血液本身是免费的,临床用血收取的费用主要是血液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百余道程序所产生的费用以及医院所收取的输血治疗费用。为了确保每一份血液质量,合肥中心血站对采集来的每份血液都要针对丙肝、乙肝、梅毒、艾滋病毒等7项指标进行两次检测,200毫升的血液仅检测费就超过320元,如果再加上血液采集、存储、运输等费用,价格会更高,每200毫升血液的安全保障成本目前早已经远远高于临床用血的费用。此外,志愿者无偿献血后,自己及其亲友需要临床用血时,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条形码守护安全保护隐私
志愿者无偿献血需要实名登记,这些信息会被患者知道么?
面对参观者的疑问,合肥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拿起一袋贴有条形码的袋装血解释说,为了确保血液安全,每一袋血液上都会贴有一个条形码,准确记录每袋血液的采集地点、时间、献血者姓名、采集人员、检验人员、出库时间、血液去向等。这个条形码是这袋血液的唯一“身份证”,也是保护用血安全的终身保护神。工作人员称,这个条形码虽然记录了详细的血液安全信息,但是献血者的个人信息是绝不会被泄露的,根据这个条形码,志愿者可以从合肥血站的业务网站上查询自己献血的记录和所献血液的使用信息。
在实地了解了无偿献血的种种安全防护措施后,读者许利鹏感叹说,他身边不少朋友都有献血的愿望,但是因为担心献血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没有付诸行动。走进血站后,才能真正了解到无偿献血的真实情况,也打消了因误解而产生的疑虑。他希望合肥中心血站今后多举办血站开放日活动,让更多市民走进血站,支持无偿献血、参与无偿献血。本报记者 张洪金 摄影报道
近日,新安晚报读者、安徽网网友经特许走进合肥中心血站,实地探访血液采集、检测、存储的全过程,并面对面提问血站工作人员,揭秘保障血液安全的种种措施。不少读者和网友都是第一次走进血站,禁不住惊叹血液安全背后竟有这么多保障措施。
血小板忒娇贵 用前还要摇啊摇
市民在参观中心血站。
新闻推荐
本报讯 合肥市庐阳区检察院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提升案件管理服务水平,优化各项服务举措,努力打造高效便捷的为民服务窗口。为方便当事...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