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贺英
端午来临,合肥街头卖香囊的多起来了,我不禁想起父亲收藏的香囊。父亲收藏了上千个香囊,从我童年记事起,就知道父亲对这些香囊视如珍宝。成年后,知道了这些香囊记载了父亲和母亲共同走过的岁月。
父亲年轻时在公安系统工作,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经常出差,据母亲说,他至少有十个春节没在家里过。在那个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的年代,母亲把对父亲的思念都装进了香囊里。我们家乡姑娘媳妇缝制香囊是远近闻名的,母亲的女红很好,她做的香囊个个精巧别致。
父亲收到的第一个香囊是他和母亲结婚一周年的纪念品。那天刚好是端午节的第二天,当母亲羞涩地拿出一个玫红色心形香囊送给父亲时,父亲真是喜出望外,母亲看出父亲喜欢香囊,暗暗下决心要多缝制些香囊。
年复一年,父亲的香囊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喜欢香囊,出差在外只要看到别致的香囊他都会买下来,一些朋友知道父亲有这个爱好也会送香囊给他。
这些香囊囊体的质地种类很多,有用碎布缝成的,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玉镂雕、金累丝、银累丝、点翠镶嵌;香囊的造型也很多,圆形、方形、椭圆形、葫芦形、石榴形、桃形、腰圆形、方胜形……
不过,父亲最喜欢的还是母亲做的香囊,特别是其中一个荷叶形的香囊。浅绿色的叶子中间,绣着一朵粉红色的荷花苞,花苞上盈盈立着一只红色的蜻蜓。这只香囊制作过程我是知道的,那是我上一年级时,有一天在背诵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当我读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母亲让我反复朗读这两句诗。晚上,聪明的母亲就在昏暗的灯下绣成了这个荷叶香囊。
母亲制作的香囊很多创意都来源于生活,桃红柳绿,瓜熟麦黄,灾荒丰年都在母亲手里的香囊里记录着。也难怪,父亲说他最高兴的是收到母亲做的香囊,看到香囊,他就读到了母亲寄来的无字“家书”。
香囊是有医用价值的。父亲收藏的香囊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材料,有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还有苍术、菖蒲、藿香、薄荷、香橼、辛夷、艾叶等,母亲制作的香囊里料都是她亲自从山上采来的,晒干磨成粉装进囊里,她希望父亲平安、健康。
如今,父亲和母亲相携着走过了六十年风雨人生,这一千多个香囊,见证了他们的同舟共济、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弃枝 摘星\作
新闻推荐
一般说来,全国各地的端午节相关活动,都是为了纪念屈原。但是在苏州一带,端午节却是纪念伍子胥,而且相关的纪念活动历史更为悠久,要比纪念屈原的活动早200多年。苏州的端...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