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美术界“请进来”“走出去”,使新徽派艺术在不断的文化交流中发扬光大——
■ 本报记者 夏胜为 文/图
画家的笔下,泉水叮咚响,牡丹朵朵开。 5月17日,位于合肥政务区古玩城的中国徽文化艺术馆迎来山东女画家尹小叶作品展。省工商联、省文联、省美协将省外画家“请进来”,给公众带来“可餐秀色”,也展开文化艺术融合交流之旅。
被誉为“牡丹皇后”的尹小叶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沂州书画院院长,曾在美国洛杉矶、加拿大温哥华、韩国首尔以及北京、香港、广州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近百场,多次出版个人画集。业界称赞她“画作风格多变,工笔写意俱佳”。此次在皖展出的百余幅作品,体裁包括山水画、情趣小品等,尤其是60余幅牡丹画“花香”袭人。
步入展厅,“花香”弥漫,画家笔下的豆绿牡丹、状元红牡丹、赵粉牡丹等等雍容大度、争奇斗艳,还有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宁静淡雅的梅花作品,叫人赏心悦目。 “画作细腻而优雅,深浅浓淡总相宜,可以看出她的心很静。 ”沉浸在画的芬芳里,市民叶大姐流连忘返,一幅一幅细细观赏,与画中之意共鸣。
展厅里,安徽美术界人士与尹小叶等山东画家边参观边交流。 “爱画牡丹,因为她寓意着幸福美满,每次用线条色彩勾画出一朵朵牡丹时,总是心情愉悦。 ”尹小叶说,自己所做的,就是通过手中的笔,将生活美、自然美传递给大家。在她看来,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她爱看古往今来的诗词,从中汲取智慧和意蕴,还在作画时创作了近900首诗词。 “徜徉青山,触红踏绿。叮叮咚咚,泉水落松沟。鸟自飞来扑去,涧辽阔,一任鸣啾。捻花嗅,芬芳在握,焉不沁心头? ”尹小叶信手拈来,仿佛又作一幅画。
在安徽省工笔画家王道良看来,山东、安徽同是文化大省,书画艺术人才辈出,此次画展为两省书画艺术界进一步交流、加深彼此了解提供了契机。省美协副主席杨国新认为,在徽文化艺术馆展出山东画家别具特色的作品,是一种文化的交融。包括此次画展,近年来安徽省“请进来”的展览缤纷多彩,《论古证今——首届中国地域美术发展战略论坛暨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溢色·林加冰个展》《德国艺术家凯撒油画展》等等,丰富了安徽的艺术活动,拓宽了艺术家的创作视野,给观众带来更多精神食粮。随着时间推移,一次次的交流展览,形成潜移默化的力量,展现文化交流的意义。
“请进来”,也注重“走出去”,安徽省美术界致力新徽派艺术发扬光大。杨国新说,传承新安画派技法和精神,新徽派艺术讲究“关注时代生活、体现地域特色、弘扬徽派传统、重铸世纪辉煌”,通过国画、油画、版画、漫画等各种形式,展现徽风皖韵、风土人情,表达当代安徽人的生活状态。近年来,安徽省画家群体或个人到国内外展出作品,《“新安墨韵”安徽画家六人岭南行画展》《首届安徽粉画作品展优秀作品苏州特展》等等,将徽风皖韵展现在国际国内画坛。比如前不久举办的《安徽省油画作品晋京邀请展》,将老、中、青油画家们的近200件精品力作呈现于首都艺术高地,马头墙、油菜花、小桥流水、湛蓝的天空,徽风皖韵缓缓流淌,既是交流展,也是对新世纪以来安徽油画发展整体状态的学术审视。一批书画家还在学术研究上 “走出去”苦学进修,如安徽美术出版社编审泰金根在京一路从专业硕士读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近日与年轻博士书画家联袂在北京恭王府举办展览,彰显对传统和当代文化的感悟。业内人士评价,其作品沉静闲雅的气息直逼古人。
“6月份,安徽省美术界将迎来展览季,各地画家作品将陆续在肥亮相,我们将从中选拔优秀作品‘走出去\’参加5年一届的全国美展。 ”杨国新说,一大批中青年皖籍画家正以旺盛的创作激情、开阔的视野、关注生活的精神,在艺术交融中,弘扬新徽派艺术,让“美术皖军”走得更远。徽文化艺术馆尹小叶画展现场。
新闻推荐
向100个农民文化乐园试点村和105个社区、全省800个“书香之家”捐赠出版物各新华书店、出版单位在6月开展5至8折优惠展销,其中皖版图书按5折优惠展销省直机关工委在省委党校成立省直机关阅读基地,...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