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隍庙改造即将启动公布后,成为网友的关注热点。在新浪微博引起数万网友参与讨论。对这一合肥曾经的地标,网友们对改造抱有很大期待的同时,也在担心,与城隍庙相关的“老合肥记忆”是否从此消逝。
建筑是活着的艺术。古迹承载着历史,其中的文化附丽更彰显一座城市的人文情怀。对一座城池的怀念与评价,离不开那一件一件具体的人文景观。在这里,城市是“皮”,古迹是“毛”,古迹之“毛”使城市之“皮”熠熠生辉,葳蕤峥嵘。“老合肥”存在价值正凸显在那一街一巷、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因此,保护的意义不言而喻。
不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包括建筑在内的居住形态的新陈代谢乃是常态。不应苛求城隍庙改造只是“修旧如旧”,只搞公益开发,但也要看到,在古迹保护与商业开发中,古迹是“皮”,商业利益则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城隍庙多年攒下的名气与人气,建得再好的商业地产也会失去它的文化附加值,商业品格也会大为逊色。
因此建言政府与开发商,在着手改造时,一定要融入更多人文关怀。在项目规划时要开放透明,尊重民意,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开发过程中,对施工单位要严格把关,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建筑的历史肌理和风格不受破坏。另外,还要将古迹保护与传统街区民间习俗还原,做好有机衔接,使古迹“活”在生活中。
(王根喜/文)▲ 城隍庙改造后 的 效 果图。◆ 5月 5日,合肥市民在城隍庙改造之前抢购甩卖商品。本报见习记者
左谢 摄
新闻推荐
中科大图形与几何计算研究取得新进展首次将压缩感知理论引进并应用到几何处理中
首次将压缩感知理论引进并应用到几何处理中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