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发成
民营经济在安徽经济中占据大半壁江山,尤其是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在行业有重要影响的企业。比如:在电子信息领域,安徽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实现量子通信网络的规模化,拥有我国该领域最多的技术专利;科大讯飞作为中国最大的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之一,中文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口语评测等多项技术国际领先。在装备制造领域,合肥合锻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产值比重达85%,主研的多项国家级尖端装备,先后应用于神州飞船、天宫火箭、飞机、核电、高铁等领域,市场占有率达30%左右。在新材料领域,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中国工程塑料行业40%以上的核心专利,已经占据了中国工程塑料行业的制高点。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为安徽主导产业的发展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纵观安徽八大主导产业,其核心竞争力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三不”:不多,不足,不强。一是举足轻重的核心企业不多。在安徽省主导产业中,缺少大而强、在行业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知名企业,难以发挥产业增长核的作用。全省超百亿企业仅有28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安徽只有3家。二是自主创新不足。受多种因素影响,国有企业创新有能力但乏动力,民营企业有动力但缺能力。创新不足,新技术新产品不多,严重影响了安徽省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对市场的影响控制力不强。处在价值链低端的行业较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规模效应显著的高端产品有限,在市场上随波逐流,对市场影响无足轻重。
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力。民营企业具有产权明晰、机制灵活、市场敏锐、决策高效的体制优势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是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中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民营企业要勇担重任,积极参与,主动作为,为提升安徽主导产业竞争力争作贡献;政府要高度重视,为民营企业发挥优势、施展作为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1、有效聚合资源,大力培育在行业中有引领作用的核心龙头企业。核心龙头企业的多寡是衡量一个地方产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在每个细分行业,重点培育打造几个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快速培育龙头企业的有效途径。要加快优质国企资源向民间资本开放,鼓励支持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产权多元化和战略性重组,支持国有资本进入优势民营企业及高科技民营企业持股,通过有效嫁接国有企业的资源、信誉、人才优势与民营企业的机制、成本和效率优势,催生“化学反应”,释放混合能量,提升企业能级。着力打造光电、家电、汽车、生化、材料等领域的核心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的牵引带动作用,吸引中小企业配套跟进,形成大而强的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专而精的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性发展局面。如果各个行业都能涌现出象联想、华为、海尔、苏宁这样呼风唤雨的大企业,安徽省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大大增强。
2、完善体制机制,大力提升主导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创新的技术和产品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提升安徽省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必须牢牢抓住这一根本,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民营企业市场嗅觉灵、创新意愿强,但因缺乏资金、人才,创新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只能跟随模仿,拾人牙慧,难以成大气候。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求民营企业转变观念,转换思路,通过产学研联盟,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借用外脑,借梯登高;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国有大企业合作,强身健体,借力发展。从政府来说,要采取政策措施,积极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姻、与国有企业合作。要建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激励机制和损失补偿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让企业有意愿创新;通过帮助企业解决要素配置、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支持,让企业有条件创新;建立引导资金,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立以企业主导的开放式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加大对原(首)创性成果的政策支持,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规模化,让企业有环境创新。为加强主导产业基础性、整体性研究,建议组建专门研究机构,开展产业技术集成创新、产业核心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研发与攻关,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升安徽省主导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3、加强市场开拓,大力提升主导产业市场影响控制力。市场影响力、控制力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市场的影响力、控制力固然基于创新的技术和产品,但也离不开市场开拓。没有市场份额,产业竞争力无异于空中楼阁。因此,必须把加强营销、开拓市场作为提升安徽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任务,政府、企业齐努力、共奋进。要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千方百计扩大安徽产品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对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通过采用政府采购、项目资金、贴息贷款等方式支持推广,培育行业话语权,增强市场影响力。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运用互联网思维,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重点培育一批商业模式新、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电子商务企业、平台和项目,构建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移动电子商务一体化服务体系,抢占市场前沿和制高点,为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重要支撑。 (作者单位:省工商联)
新闻推荐
2011年,合肥市教育局出台规定,全市中小学体育设施将逐步向社会开放。3年过去了,情况怎样?日前,记者来到部分中小学探访——■ 本报记者 孙海涛本报见习记者 汤 超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缓解社会...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