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珉
进入21世纪,我们一直在奔跑,社会也一直在奔跑,快,更快,快无止境。工作如此、交通如此,生活亦是如此。然而,这种以汽车文化为标志的“快生活”并没有带来预想的幸福感,雾霾、尾气、噪音等“城市病”困扰着每个人。英国歌手约翰·列侬曾言:“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离我们而去。 ”
如今,我们欣慰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暂别“车性”,回归人性,加入到绿色出行慢生活之列,给自己、也给大自然一个喘息的机会。但是,这种慢生活需要包括空气环境、道路设施等配套建设支撑,我们准备好了吗?
骑行队伍在壮大,可适合骑行的道路却很少,即使有,也断断续续,甚至沦为私家车停车道,人车抢道时有发生。因此,骑行慢生活对城市建设者及管理者提出更高要求。 “绿色出行”为本的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要纳入当前及未来的规划当中,城市管理者、建设者考虑汽车“专用道”的同时,更要预留环保的行人道和非机动车道,完善绿道系统,使各种类型的绿道设施更多元,功能更齐全。如省城合肥新建的湿地公园、环巢湖大道等景区,预留了以步行、自行车为标志的慢行系统,骑行队伍不断扩大。那些已经建成的城市主干道,空间有限,想再辟出骑行道不容易,那么,城市管理者是否可以听民声、问民意、集民智,更好地分配道路空间,优化公交线路,让行人和自行车更加方便呢?
如果要让绿色出行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动,空气治理刻不容缓。试想,在雾霾弥漫、汽车噪声尾气肆虐的环境下,骑行慢生活带来的惬意感会大打折扣,也会让更多人望而却步,不敢加入慢行行列。世界卫生组织曾有数据显示,高污染城市中的死亡率超过相对清洁城市的15%至20%,相信每个慢骑出行的人,更愿意在清新舒畅的空气中,欣赏美景,乐享生活。
此外,城市偏远地区的绿道区域,治安安全、手机信号等软硬件配套设施也要跟上,只有这些问题都解决到位了,绿色出行才会更加顺畅,人们在休闲自在和健康自信中,才能达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新闻推荐
华菱星马汽车集团开展客户回访行动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