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勤
40多年前,我正值学生时代。那是一个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绝大多数生活用品基本都是凭票供应,如火柴票、肥皂票、柴油票,可以说无票寸步难行。就连我从无为老家调到省城落户时,还从合肥户口所在地的粮食分局领到应属于票证时代最后晚餐的《商品购买凭证》。这张凭证我已珍藏起来,因它是一个时代终结的标志性物品之一。
在我的记忆中,最让我怀念的却是当时少有的不需要票证就能从商店里买到的一种饼干,它的形状如拇指,现在的一角钱硬币大小,金黄色,当时的售价是一分钱三只。这在当时是再也平常不过的食品,但对我来说,却因一件事在我的记忆中留存了下来,成为那个时代的代名词。
我读高中时,教我语文课的是一个刚从省城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的男老师C。 C老师也是我中学时代最崇拜的老师之一。我所就读的中学,在撤区并乡之前,是一所区级完全中学,地处偏远的山区,其时的教学质量当在全县垫底之列。记得C老师刚到学校时,因从省城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只是一心埋头备课教书,同外界少有联系。时间长了,与外界接触多了,小镇上的人对他也有所了解了,便有人开始张罗着替他介绍对象。于是,C老师从区医院众多的女护士中,选中了后来成为我师娘的W护士。
我的师娘W护士,是一个典型的小家碧玉型的女人,但再怎么小家,再怎么碧玉,日子一久,也难免发生争吵摩擦。在一次C老师与W护士的交锋中,师娘W护士气愤之极,说出了一句至今还让我们许多学生津津乐道的话:“你算什么东西,一分钱买三只饼干,搭上一个你(指C老师)。 ”意即我的C老师一分钱不值,是三只饼干之外的搭售品。而W护士所说的饼干,指的就是我所戏称的拇指饼干。随后,有好事者竟将这话传播开来,几乎成为小镇人们茶余饭后经久不衰的一个话题。
拇指饼干,也因这一真实而近乎荒诞的经典话题,成为我青春时期最为深刻的记忆。 40年前,你再有钱,也很难买到你所需要的物品。尽管拇指饼干价廉到可以忽略不计,但其没有任何杂质、货真价实的纯天然,是现代食品所无法比拟的。
我怀念拇指饼干,更怀念那些如同拇指饼干一样没有杂质的岁月。
新闻推荐
店家可自愿报名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