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见习记者 左谢本报通讯员 鲍俊良
“如果不是父亲病重,我不会走上创业的道路。 ”卢欢,这位26岁的姑娘,目前在合肥市经营一家木门生产企业,每年生产木门近6万套,年产值800余万元。
2010年,卢欢从安徽外国语学院毕业后,成了一名公司文员。与此同时,她经营多年木门生意的父亲,开办了一家木门生产企业。不料两年后,父亲突患中风、面瘫,一时丧失了经营能力。情急之下,没有任何木门生产、经营经验的卢欢辞职回家挑起了大梁。然而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让卢欢开始时走了不少弯路。她说:“很多生产出来的木门,送到客户家里后才发现安装不上,只能重新进行修改,造成很大损失。 ”木门生产车间气味刺鼻、粉尘飞扬,卢欢却在里面一蹲就是一天,认真学习木门的制作过程,身上常常落满了粉尘。
在自身的努力和父亲的指导下,卢欢渐渐掌握了企业的经营方法。企业也逐渐走上正常发展之路,已拥有30多名员工,产品销往省内各地。
目前,卢欢正在合肥市包河区常青大学生创业中心的帮助下申请小额贷款,以扩大生产规模。谈起未来的发展,卢欢表示:“我希望购置两套大型自动化生产加工设备,以减少用工成本,并在省城创立一家形象店,把我们的产品推向全国。 ”
(图为卢欢正在向顾客介绍自己的产品。 )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张岳)8月27日,安徽希望工程2014“爱心圆梦大学”助学行动捐赠暨助学金发放仪式在合肥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先森为爱心企业颁发纪念铜牌,团省委、省文明办、省青基会等有关单位负责人...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