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聂扬飞本报通讯员 卫平莉
在邻居眼里,他只是一名收购废旧玻璃的“破烂王”,在合肥血站工作人员眼中,他却是一名“献血达人”:10年献血43次、13600毫升,超过两个成年人的血液总和。他就是合肥浅水湾社区居民高本福。
2004年,高本福的父亲重病住院,需要输血,当时医院血库告急,他只能自己献血给父亲。通过这事,高本福意识到献血的意义,从此开始无偿献血,每隔6个月就到血站献血,3个月后再献一次血小板。为确保献血质量,高本福甚至改变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少食油荤,规律作息。今年6月16日,在合肥中心血站里,高本福一次捐献两个剂量的血小板。
在高本福家里,记者看到一本本献血证,上面记录了他10年来献血和血小板的历程。在众多证书中,一本崭新的遗体志愿捐献证尤为醒目,上面写着“自愿无偿捐献遗体、角膜”等字样。高本福说,在做通家属工作后,他于今年7月26日拿到了捐献证。
在高本福影响下,他的家人和朋友纷纷加入献血队伍。“我的几个兄弟、儿子和侄子都成了无偿献血志愿者,最多已经献了十多次了。 ”高本福说,按规定,献血者年龄上限是55岁。“我只有11年的献血时间了,争取献血突破100次。”
新闻推荐
买了房之后还有一件大事,就是装修。省城精装房市场近年来逐渐升温,记者调查发现,由于装修质量、个性风格等原因,许多业主选择重新装修——■ 本报记者 朱胜利“部分墙面要铲掉,客厅屋顶要重新布线...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