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传授农业生产技术。□牛礼文 本刊记者 叶昌国 文/图
中秋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早晨,县农委主要负责人就来到了一家农业产业化企业,调查了解企业下一步发展打算……同在这天上午,店埠区域中心站农艺师刘霞带着站里的农技人员,深入到店埠镇群力村的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为农民群众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服务。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县农委机关各科室、委属单位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以活动成效促进各项工作,以各项工作成绩检验活动成果,以增强服务突出整改实效,面向农村,服务农民,敢为人先,大胆创新工作方式和建立服务群众新模式,努力营造全县“三农”工作良好发展氛围。
建立融资联盟新模式
今年7月初,县农委农业产业化科深入基层、广泛宣传,牵线搭桥做好服务,共组织20家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首批会员,参加“合肥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融资联盟共同基金”,建立融资联盟新模式,创新贷款抵押方式,每家企业或合作社授信贷款规模240万元,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贷款年利率低于普通商业银行的水平,从而有效地破解了农民合作组织、涉农企业贷款难。
强化包村联户责任
为切实扭转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服务等问题,县农技中心不断强化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今年4月初,县农技中心积极创新农技人员包村联户考核办法,要求全县105名技术指导员(种植业)均需开展《技术指导员挂牌服务》,即在所联系的10户科技示范户中,确立一个重点科技示范户,对所指导种植的作物中选取面积不少于2亩,其产量指标要明显高于对比田块10%以上,并树立示范标牌,明确服务内容和实施效果,至作物收获前由县级技术领导组安排,统一进行田间实地考核,建立服务效果与绩效奖励相挂钩机制,探索以岗定酬的利益分配体制,充分调动了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办实事、解难题
县农科所是财政差额拨款单位,地处偏远、基础环境差、经济条件弱,但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县农科所听民意、顺民心,尽最大努力,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今年5月份,在县住建局的帮助和支持下,县农科所周边群众的必经之路边竖起了一排崭新的10盏路灯,为群众“点亮”了夜晚回家的路,圆了群众盼望十多年的梦想。8月初,针对单位群众和周边农民反映农科所门前有一段土路,遇到雨雪天气,路面泥泞难行的问题,他们立即和撮镇镇政府联系,在积极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又自筹一部分资金,共投入约11万元,修建了一条长342米、宽3.5米的水泥道路,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进一步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感情。
新闻推荐
为解决企业用工难和拆迁群众就业难的问题,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建立就业促进服务平台,采用“两种模式”为用工企业和求职者牵线搭桥,较好解决企业招工和群众就业的矛盾。就业信...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