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小巷的路口,常常会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不管是夏日炎炎,还是寒风飕飕,她都一如既往地出现在那里。
老人今年八十有五,常穿一件干净的天蓝色大衿褂,黑裤还是六七十年代的式样,大裤腰叠扎,上白下黑。鬓发苍白,精神矍铄,背有些伛偻。她是一位干净利索的老人,只是背上的一个蛇皮袋子似乎与她的干净朴素不太相称。老人一只手常拄着一把小抓钩,既当拐杖,又用来翻捡废品。
每天早中晚三个时辰,她都能捡满一袋子垃圾,送到不远处的回收站,换些微薄收入。
我认识老人已二十多年。对邻村的这位老妪,大多数人都不曾留意过,我也是。二十多年中,我从未问过她的身世,但每每看到她辛勤地捡破烂,心灵深处总萌生一股怜悯之情。于是,我便将自家的破铜烂铁,废旧书报,一兜子一兜子地打包,在老人来之前扔到垃圾池里,以充实老人的蛇皮袋,又不让她产生半点感恩情由。
有一次,我倒完垃圾转身走出老远,突然听到老人高声喊我:“哎,先生,请留步!”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转回身,只见老人用抓钩挑起一个半旧的不锈钢筷笼子,微笑着对我说:“你看这个,刷刷还管用。扔了怪可惜的。”我又感动又惭愧,一为老人的不贪财物,二为自己没能物尽其用。
我看到老人靠拾破烂维持生计,怪可怜的,于是向人打听她的家境。一位知情人告诉我,她家不穷,几个儿女在外地都混得不错。前年,大儿子开着小车要接老人去合肥生活。老人却说,一辈子住惯了老屋,也舍不得离开这块黄土。儿子无奈,塞给老人一大叠钱。老人执意不要,说自己能顾住自己,每天活动活动能长寿。
活动活动长寿,这是多么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啊!一边捡拾废品,一边将不可回收的煤灰等垃圾清理入池。兜兜、铲铲、堆堆、扫扫,使我们门前这条路保持洁静。生活在这干净环境里的我们,心情是多么舒畅啊!
没有人请她当保洁员,也没有人给她报酬。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做着这世人不屑的服务,多么令人敬佩!
去冬,大雪封住了路。那天,风很大,几乎把老人刮走。自然,池里的垃圾也欲腾空飞舞。老人看到了,急忙放下身上的蛇皮袋子,从垃圾池里扒出几块燃过的煤球把纸屑紧紧压住,这一幕真让人感动!
拾破烂的老人虽然是地地道道的农妇,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她却用行动表现了一个人本质的明净的善意。干干净净、朴朴素素,无喧无哗。为此,我想起《三字经》里的开篇语“人之初,性本善”。
新闻推荐
李亚南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