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圆子”作为快捷食品,市场前景看好
○梁园的“圆子”是很有名的
○适合现代流行口味的系列产品俏销市场□本刊记者 刘咏平 王晓峰 文/图
对于合肥人来说,圆子是春节饭桌上必上的一道菜。对合肥人来说,圆子寓意着团团圆圆、幸福美满。不过对于不少80、90后的年轻人来说,炸圆子的技艺已经越发陌生。怀念小时候的味道,又懒得动手,怎么办?梁园镇就有一位专门与圆子打交道的人,他叫汪家明,他正在努力将圆子制成快捷食品,让年轻人都能爱上这道肥东地区的传统美食。
心中有个“圆子梦”
10年前的某一天,汪家明正在家中看电视,无意中他瞥见一部介绍巴西这座旅游国度的纪录片,里面提到了组合食品工厂这一新型产物,令汪家明眼前一亮。“我那时候就在琢磨,如何将咱们的中餐做成快捷食品,相对于国外食品,中餐做成快捷食品的难度非常大。”受到这部纪录片的启发,汪家明开始从合肥地区的特产着手,也让他与梁园的圆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自己心中一直有个‘圆子梦\’,肥东这边的糯米圆子、挂面圆子、豆腐圆子很出名,而梁园镇的挂面圆子又有着悠久的历史,这让我产生了将圆子做成快捷食品的冲动。”既然要成立公司,那就得有名字,之所以叫“十六圆”,汪家明表示,一是取意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二是代表着公司能生产十六种不同风味的圆子。
2012年4月,汪家明筹建并创立了十六圆食品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门生产挂面圆子的工厂,这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这个行业的前景,汪家明十分乐观。“从这两年的发展来看,这个行业还是有着不错的前景,关键还是要技术过关、定型定位要准,生产出各种适合现代流行口味的且不失传统文化底蕴的系列产品。”
为圆子申请专利
“相传挂面圆子起源于肥东梁园,明朝时梁园出了位‘探花\’董盛荣。董是梁园镇张河村小陈户人,当时乡亲们为恭祝其进京赶考能取得功名,特意用手工做的面条,揉出面团做出一道菜肴,祝愿董盛荣进京功成名就。后来董盛荣一举高中‘探花\’,荣耀乡梓,而这道象征‘圆满吉祥\’的挂面圆子也在民间传开,每逢重要节日、家有大事,都要吃一盘讨个好彩头。”汪家明介绍,目前他将民间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生产出了牛肉挂面圆子、羊肉挂面圆子、鸡丝挂面圆子、糯米圆子、豆腐圆子等十多种圆子。如今,随着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肥东挂面圆子和长丰的下塘烧饼一样,正搭上市场快车,进入各大酒店超市,登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这些圆子都是真空包装,有速冻存放的,也有常温存放的,干净卫生得多。想吃软点的,可以放微波炉里加热两三分钟,也可以继续用传统吃法,取出来放进油锅里炸一分钟左右,表皮金黄色即可食用。”记者注意到,与其他真空包装的食品不同,汪家明的圆子外面还包裹着一层锡纸。“你观察得真仔细,这层锡纸的作用就是用来定型的,保证从袋子里拿出来时,依然圆滚滚的。”汪家明说,这是他们特有的工艺。此外,他还拿出来一个制作圆子的定型模具,“这是我们自己研发出来的,目前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
看中年轻人市场
据汪家明介绍,目前他的圆子基本上在合肥地区进行销售,其中,挂面圆子、糯米圆子较受欢迎。“像挂面圆子,我们所用原料就是本地种植的优质小麦,佐以猪肉、鸡蛋等,采用民间传统工艺,独特的配方同现代科技生产融合精制而成。圆子制熟后,再采用速冻等现代工艺进行包装。”
“下一步,我打算继续投资,组建十条圆子生产线和五条手工挂面生产线,年生产设计能力将达到上亿个手工圆子。除了目前的四种圆子,我们还将开发研制牛肉圆子、胡萝卜圆子等新产品,力争真正达到十六种圆子。”同时,汪家明还希望,如果时机成熟,他还希望将梁园的小鳖、狮子头也制作成快捷食品。
“记得在合肥做年货展销的时候,很多周围的年轻人来到我们的展台,当得知我们的圆子吃起来十分方便时,纷纷抢着购买,这也让我看中了80、90后的庞大市场。随着网购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上淘土特产,我也准备‘触网\’,将肥东圆子卖到淘宝上,让更多人尝到地道的肥东圆子。”汪家明对圆子的钻研和执着,令人钦佩。
新闻推荐
由合肥市委宣传部、合肥市文联主办,市《未来》杂志承办的“阅读合肥”诗歌征文大赛已拉开序幕。为了以诗歌的形式抒发、描绘“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新常态,发挥文学的社会价值,为合肥文...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