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合肥新闻 > 正文

让千家万户用上自来水——忆李福海

来源:黄山日报 2015-07-06 09:20   https://www.yybnet.net/

□ 金炳銓

5月12日,我在电梯里遇到市自来水公司小程,便顺口问老经理李福海还好吗?程答他刚刚走了,前天火化的。我震惊了,半个月前,我在长干路碰见他与妻子迎面走来,多年不见的他,一点不像有重病样子……

我回到家里,立即拨通福海家的电话“宝仂(李福海妻的家名,我历来都是这样称呼),老李走了,你怎么都不告诉我一下?”“他走得突然,我也想不到呀!”说着她的声音哽咽了。

李福海比我小一岁,今年七十七虚岁。1985年4月,我从徽州地区司法局调到屯溪市建设局任党委书记、局长至1986年底止,与他共事一年八个月,在这短短时间里,他勤勤恳恳脚踩实地为水厂的快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往事历历在目:

1985年6月13日下半夜,自来水厂由于值班人员失职,泵房五台电动机全部被水浸了,造成全市停水的重大事故,我们通宵达旦苦战了25个小时才恢复供水。

这起全市停水事故影响很大,我经过几天的了解,水厂存在问题很多,班子由于领导能力、各种矛盾交错,根本坐不到一块研究解决问题;不少职工思想混乱,组织纪律性差;水厂在1969年投产时日供量为1000吨规模,1979年着手改造日供水量5000吨,1984年以前又技改了一次,日供水量设计为1.1万吨,然而实际日供水量只有六七千吨。到了夏天,水荒严重。市区的厂矿企业单位、学校和不少机关都是自备水达2万多吨,超过水厂日供水量4倍多;新安江南岸、老大桥以西没有通自来水;市区内还有许多单位与市民都未用上自来水。群众意见大。

我到职两个月,就三次去水厂解决领导班子不团结问题。我觉得,市领导把城市建设工作这副重担交给我,我不能把矛盾上交,我要抓住事故的契机,一鼓作气自力更生把水厂问题解决好。现任厂长不能胜任,必须立即更换厂长。谁去当这个厂长合适呢?我考虑了几天,对比好多同志的材料,觉得李福海同志行,他1965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响应国家号召,到大西北从事地质工作,1971年转入部队从事放射性探测工作,到1983年转业来局从事环保工作,我经过考察,报经市委组织部批准,他被任命为建设局环保股长兼环保监测站站长,仅20天,口头请示市委同意,他又愉快地挑起水厂担子。

我与他达成一个口头协议,厂里的事由他负责,厂外的事由我负责。他不怕诸多困难,一方面积极安定由于事故影响给职工造成混乱思想,一方面确保安全供水。他知道政府当时财力极其困难,要靠政府给钱是办不成事的,必须自力更生,迅速扩大供水量。他与厂技术人员、老工人一起讨论、研究,采取临时措施,增加一台临时泵供水,从8月6日起,日供水量增加了3千吨,暂时缓解了“水荒”。鉴于供水设备问题多,必须尽快搞技改。如按日供水1.1万吨设备配套搞技改当然既省钱又省事,但我们认为,1.1万吨的日供水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城市需要,经他对河中大口水井测试,取得日供水量2万吨的数据,我们大喜,当即决定所有供水设备按日产2万吨配套搞技改,出厂水由原高位水池改为泵房直供,将一条供水管增加到三条,其中一条200mm作为备用,山上高位水池作备用。当时全省自来水厂由省建设厅城建处统管,该技改方案很快得到省建设厅批准,还得到财力上的大力支持。1986年3月技改竣工。从此,屯溪山城消灭了自来水荒。

李福海做到急为群众所急,想为群众所想。屯溪一中,师专的教职工要求开通饮用自来水的呼声很高。老大桥属我们建设局管,到隆阜与一中的管道全长1353米,9月底就通了水。从此,一中和师专的师生们用上了自来水。

最困难的是自来水过江向屯溪南岸延伸,前任建设局领导就做了方案和预算80余万元,因政府没有资金而搁置下来。我与李福海认为,自来水是关系民生的大事。目前政府没有财力解决,等、靠、要的话,就不知道哪一天能办成这件事。我们千方百计筹资,得到多方支持,1986年4月,新安江南岸的部队和市民便用上了自来水。

李福海不怕各种困难,上任半年,在增加临时泵、泵房技改、扩大供水量、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解决职工困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仅各种无计划的钢材就采购了36吨。全年供水量由上年的177万吨猛增到257万吨,利润也比上年翻了一番。1986年是水厂面貌根本变化的一年,夏季日供水量达1.5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了一倍;产值增长41.1%;利润又比1985年增加近一倍。全年扩大供水管网投资达159万元,新增各种管19054米,新立191户。在他的领导下,自来水厂快速发展起来,并逐步使2万余吨的自备水单位和许多手压井户改用自来水。李福海不仅为自来水事业节省了大量资金,那时,屯溪市区仅4个多平方公里范围,如今屯溪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巳扩大到十余倍,自来水仅在原有设备基础上略加改造就基本满足了城市大发展的需求,除了铁路等少数几个单位外,全部用上了自来水,最高日供水量逾8万吨。

特别是1986年下半年,李福海向我提出新建二水厂的设想。然而,这件事我却认为为时过早。一则投资太大,那时讲千余万元是个天文数字,根本没有这个财力;二则:两万吨日供水量的技改完成还不到半年,他却向我细述了筹建二水厂的理由,他认为:屯溪中心城区一定会不断扩大,人口一定日渐增多,社会各业一定有大发展,自备水的单位逐渐减少,多层住宅日渐增多,日供2万吨的水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及早准备在阳湖新建一个日产五万吨的新水厂。这时我才理解,李福海胸怀大志,他心中早已想到十年、二十年后屯溪中心城区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了。

为了确保良好的水质,加强水厂上游水源水质管理与保护十分重要。一天,李福海告诉我,他起草一个《关于加强自来水水源水质管理建立卫生防护带的报告》,市政府于1986年底批转了他拟写的这份报告,从此,使水源管理有章可循。那一年多点时间是水厂突飞猛进的时段。

他作风正派,一切以用户需求为要素,很快纠正了一些不正之风;他用钱节俭,从不乱花公家钱,有人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小气鬼”,工人把他的清廉说是“青石板上掼乌龟——硬碰硬”。有几次,请省建设厅城建处领导来屯处理技术等问题,他都是在家中搞几个菜款待。

生活中,他关心职工疾苦,公司退休工人吴清火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1985年6月前后,我爱人所在的水上公社解散没事做,我工资又低,加上患双侧输尿管结石住院治疗解决不了问题,处在非常困难时期,李厂长知道了我的情况,一方面破例派专人陪我乘飞机(当年工人是没机会坐飞机的)去合肥省立医院手术治疗。一方面向领导请示把爱人落实了工作单位。我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他。”一位退休的公司中层于部感动地说::“每过小年,他在自已宿舍亲自动手做菜,把我们叫到他家中一聚。”

5月13号我去李福海家看望。我还是“埋怨”他妻子没通知,我没能去送他,心中总是一个疙瘩。他妻子说,自去年12月检查出患了肺瘤,去省肿瘤医院开刀,后来几次化疗,嘱她不要让一个人知道,他说现在大家都忙,不要麻烦人家。我对李福海更加心生敬意。

新闻推荐

安徽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投建2017年底充电桩达3.5万个

新华社合肥4月8日电(记者 詹婷婷)安徽将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到2017年在全省累计建设充(换)电站50个左右、充电桩3.5万个左右;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省、布局合理、设备先进的充电设施服务网络...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醉美唐模回味无穷2015-08-15 09:13
评论:(让千家万户用上自来水——忆李福海)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