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健康一点通
编辑·胡诺 设计·洪孟晨
刚刚过去的“苏迪罗”台风,暂时浇灭了炎热的天气,送来初秋的丝丝凉意。但是立秋的到来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秋老虎”现象。所以说,消暑解热的工作还要继续,关于初秋的健康保养更是需要多多的关注呢。
秋日里健康话题
指导专家:合肥熙康健康管理中心咨询医生潘宇虹
别让夏走得太早
一个是饮食方面,夏季里经常食用的消暑解热食物,在这个时候也不要立刻撤下餐桌,比如定量喝些绿豆汤、酸梅汤、莲子粥等食物,可以帮助我们驱赶身体的热气,同时还要多吃些水果,一方面可以补充身体的维生素;另一方面,秋季天气较为干燥,所以吃些水果也可以补充身体的水分,避免干燥带来的上火、皲裂情况出现,不过像橘子、荔枝等温性水果最好少吃,避免吃多了会上火。
另一个方面就是做好防暑措施,因为在“秋老虎”时期,虽然持续的时间比较短,但是这个时候的太阳还是会比较毒辣,所以要尽量减少外出的次数,同时还要做好防晒措施,避免这个时候皮肤会被毒辣的太阳晒伤。
初秋多发病的关注
立秋之后,秋风秋雨渐多,天气由热转凉。由于昼夜之间温差增大,也是人们发病较多的时节。常见的有支气管炎、哮喘病复发,肠胃疾患增多、“热伤风”等。因此,在秋季应注意保健,做到防病于未然。
秋季,是慢性支气管炎高发期,其中有旧疾复发者,也有因着凉的新患者。此类病少则一二周,多则经月不愈。有旧疾者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暖防寒,少食辛辣食物,最好阶段性戒烟,以防复发。正常人也应适当增减衣服,以防受凉而致病。
秋季,冷暖更迭,早晚温差较大,这时哮喘病最易复发。该病是一种过敏性疾病,有此病史的人对湿度、气候变化比较敏感,且适应能力较弱,所以容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秋季又是草枯叶落时节,空气中过敏物质增加。因此,有哮喘病史的人要尽量减少与致敏因素接触,如果有已知过敏原的,应注意避免接触,防止发作。
秋季气温下降,人体受冷刺激后,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甲状腺素、肾上腺皮激素等分泌增多,对原有胃溃疡等胃部疾患者大为不利。另外,秋季由于阳气弱阴气长,肠胃的抵抗能力下降,病菌易乘虚而入,损伤脾胃,导致肠胃疾病,所以,有胃病的人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多参加一些锻炼活动,以改善肠胃道的血液循环,增强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吃东西要定量、定时,少吃冷饮和瓜果,避免过热、过硬、过辣,以防加重胃疾。
由于秋季天气渐凉,有不少人早早就添加许多衣服,唯恐伤风感冒,却不知这样反而易患“热伤风”。常言说“春捂秋冻”、“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这是因为人体体温调节是皮下毛细血管的收缩与扩张来实现的,如果不急于多加衣服,让机体逐渐适应环境,就能减少伤风感冒的发生。但这并不是说不要加衣服,而一味地去追求“凉”,问题是要加得适当。
告别炎热的酷暑,悄然间我们已经迎来的秋季。伴随着一场又一场的秋雨,气温也随之下降。那么在这个节气,关于运动我们又需要特别注意哪些方面呢?
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防止运动损伤
对于任何一种运动来说,准备活动都是必须的,因为人的肌肉和韧带在秋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黏滞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韧带的伸展度降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在没有准备活动的情况下也会下降,锻炼前若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会引起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锻炼反而成了一种伤害。所以你需要更多的热身活动来预防基础练习时的损伤,特别是剧烈运动前。
注意运动衣着防止感冒
秋季和夏季不同,清晨的气温已经开始有些低了,锻炼时一般出汗较多,稍不注意就有受凉感冒的危险。所以,千万不能一起床就穿着单衣到户外去活动,而要给身体一个适应的时间。运动前的热身运动相对于夏季而言时间稍微要延长一些。运动后及时更换衣物,最佳的选择是运动后及时拉伸,然后洗一个温水澡,换一身衣服。
及时补水防止秋燥
从潮湿闷热的夏季进入秋天,一下子气候干燥起来,温度也降低不少,人体内容易积一些燥热,而且秋季空气中湿度减少,容易引起咽喉干燥、口舌少津、嘴唇干裂、鼻子出血、大便干燥等症状。再加上运动时丧失的水分会加重人体缺乏水分的反应,所以,运动后一定要多喝开水,防止咽喉肿痛。当然!在运动中补水依然要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
新闻推荐
三天红色之旅 游马仁奇峰,寻找身边的抗战英雄近在眼前的9月初,即将迎来首个决定放假的抗战胜利纪念日,这样的假日全家出动,开启一场红色之旅,再合适不过。70多年前,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怀抱国家兴亡、...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