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前段时间,著名导演尔冬升的《我是路人甲》热播,聚焦横店年轻群众演员,讲述他们的爱与痛,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不甘。本报记者聚焦合肥的群众演员,看看他们的生活和状态,说说这背后的故事。尔冬升的《我是路人甲》聚焦在一群20岁的年轻人身上,本报记者采访的“路人甲”涉及老中青幼多个年龄层,更全面地展示这个群体。(相关报道详见本报今日04~05 版)
想说说“乱象”,却先想说说“梦想”。在这个人人都在讲“梦想”和“情怀”的时代,采访这些群众演员,让人有些思考。非常明显的感觉是,不同年龄层的人对“梦想”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孩子把它当兴趣,家长把它当特长,走一步看一步,大都清醒地“以学习为重”;三四十岁的中年人,遇见年轻时的梦想便欣然前往,得到的是“梦想回炉”的惊喜;60岁以上的,则是全心全意做喜欢的事情,这一次,不为孩子不为家庭,只为活出真实的自己;而20来岁的年轻人,则把它当事业和未来,拼尽力气。
孩子的梦想是无限可能,20岁年轻人的梦想是“华山一条路”,中年人的梦想是久违的惊喜,老年人的梦想是终于可以自在做自己。
中老年人的年轻时代更加务实,生活是第一要务。他们可能会含泪将梦想埋葬,去打工去开店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天,等他们有机会把埋葬的梦想挖出来,掸掸上面的灰尘,发现居然还鲜活如初,开心地像寻回曾经丢失的宝贝,不管收获多少都是意外的惊喜。他们有了追梦的物质基础,也有了更加成熟的心智。
行笔至此,需要强调一下,本文所说的“梦想”是有些脱离现实的难以实现或者实现成本代价太大的“梦想”,与理想不同。梦想已不是当初的形状,中老年人说“表演欲”,年轻人却说“成功欲”。在这个娱乐圈“鼓励追梦”的时代,是否需要反思,这样的引导是否是一种误导?
成名梦有的时候是一种执念,在追梦的道路上,他们不惜让父母伤心,甚至走上歪路。有需求就有市场,所以有了“乱象”。
□本报评论员 汪日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秀娟/文欧恺/图)现在,从合肥坐火车到西安最快要15个小时左右,到了年底可能8个小时左右就够了。记者9月21日从铁路部门获悉,宁西铁路增建二线工程已进入铺轨收官阶段,有望于今年底建成并开...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