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诗歌(上)
合肥的冬季比不上沿海城市的明媚如春,又总是似有飘雪时就戛然而止,让人恨得牙痒。冬季的旅行,目的地极为简单,要么南到天涯要么北到海角,和妞妞商量半天,放弃了酷热的埃及,决定从哈尔滨前往朝鲜转转,看看异国传说中的银装素裹。确定了行程,预订了往返哈尔滨的机票,一切就绪,朝鲜方面却传来不明原因取消行程的要求……傻傻地看着一堆新入手的棉帽、手套、棉裤、耳罩……心一狠,无论如何得用上,既然机票已订好,那就,哈尔滨走一趟吧……
三个多小时的飞行时间,对经常跨国旅行的我来说,轻松无比,上飞机时的满心期待到了下飞机时,变得急不可耐,拿到行李箱便匆忙加上条厚毛裤,然后围巾、帽子、手套、羽绒服统统到位。出了验票口,见到来接站的纯伟,她看见我们第一句话便是:“穿得太少了,出去会冷的,对了,衣服带的若不够,咱赶紧去再买些,雪乡可是真冷……”我一身厚实的武装,不以为然,一出机场大门,冷风汹涌而至,一个哆嗦,嘴便软了:“离车有多远?得走多久?要不,再穿点?”……幸亏停车场只走了六七分钟,匆匆爬上车,才顿觉温暖。此时,窗外夜色下的哈尔滨一片寂静,雾气瞬间朦胧了玻璃,一片素白……
第二天早上把行李箱里能穿的衣裤全部拾掇上身,背了个行囊便和妞妞上了去雪乡的大巴车……车上打了些暖气,我也没觉得自个儿穿得多,到了服务区,车门打开,风雪呼啸着冲进来,凶狠狠地扎进皮肤毛孔里、衣服的空隙里……无处不在,被冻了个结实,顿时找不着北了,无奈之下,在服务区又买了条厚毛裤和一条厚围巾及一对防水护腿……裹得全身僵硬,更像只体态肥美的熊了……车拐进山路上,马路两边的雪越来越厚,道路中间积满了压得坚硬的冰,车开得缓慢……艰苦六个小时,终于到了雪乡……
雪乡是一个美称,它的真正名字是双峰林场,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秃顶子山西南侧,雪乡海拔在1000米以上,距离哈尔滨280公里。这里地势偏远,当地居民大多是林场职工,十多年前,有摄影爱好者发现此地,冬季雪量密集,最深处可达2至3米,人烟稀少,景色优美,便拍了影集发表……追捧者日多,久了,便成了雪景圣地……初到雪乡,心里感动不已,极目远眺,一片银白,所有你不愿意不想看到的仿佛都隐了形,眼里只有干干净净的一种颜色:雪白!
很幸运,在雪乡的那两天,刚刚下完一场持续了好几天的大雪,天格外晴朗,碧空如洗,愈发衬托得万物银妆素裹、晶莹剔透的美丽和洁净……青松的针叶上,凝着厚厚的白霜,树枝上裹着雪,仿佛白玉雕的树上开满了一朵朵洁白的菊花;桦树卸去了秋叶的摇曳,粉妆玉砌,傲然挺立……走进林海雪原的深处,一个猝不及防,雪便漫过膝盖,人扑倒在雪里只能滚着出来或被人狼狈地拖出来,吃了亏便异常地小心,轻轻地抬脚温柔地踩下去,松软绵厚的雪地“吱吱”作响,留下一串串横七扭八的脚印……几只憨憨的狍子停止了觅食,瞪大眼睛好奇地望过来……“别把雪弄脏了!”穿着貉子皮大衣、戴着狐狸毛帽子的“土匪”大叔认真地告诉你……
一群雪地摩托车霸气地停在路边,车下两边伸出长长的雪橇,“坐车吧?可带劲了!”小伙子热情地招呼着。和妞妞跨上一辆摩托车,刚坐稳,车像疯了似地冲出去,在雪地高低起伏的山坡上疾驰,居然也不减速,一路尖叫跌宕起伏,几次差点腾云驾雾飞出去,好在妞妞抱得紧……这水平、这车技,杠杠的!这可是溜滑的雪地山坡呀……下了车,半天没缓过劲来,不知什么时候,帽子不翼而飞……
从小到大生活在南京的我,从没见过这么有深度厚度的雪,摄影留念必不可少。拍人、拍景、自拍,玩得正嗨,路过一个陌生人,忽然冲着你诡异地一笑,一掌拍来,满脸满脖子的雪,那个透彻凉呀……正想发彪,忽想起车上张导说“打雪仗是此处最大的欢迎礼仪……”太野蛮了,一脸的妆全花了,等我想回击时,那“热情”的家伙早已无影无踪……正愤愤然,又一陌生人的“大如来掌”袭来拍了我一脑袋雪,我勒个去……南方的我和北方的人打雪仗……完全不是对手呀……(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山丘计划大家深知,中国传统乡村大多选择临水或地势平坦的地方建造房屋。这种选择的好处是建筑施工难度小、取水方便、出入便捷。但缺点是占用耕地,易遭水患,缺少视野。因为就地取材,除了砖木结构...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