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过年”系列之
这算哪门子冷?去世界上最冷的地方跨年
水管陆续被冻裂、开车要小心在地面“漂移”的危险、人人都把自己包成了粽子……零下近十度的天气被咱们大合肥的姑娘们称为“最疯狂寒潮来袭”,纷纷表示无法适应。但是,你们想过奥伊米亚康居民的感受吗?这个世界上最冷的村庄,全年温度在零下五十度,寸草不生,在这样一个地方生活甚至是跨年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去过以后你便会感叹,现在大合肥这算哪门子冷!
与世隔绝,世界上最冷的村庄
说到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很多人第一反应一定是在南北两极,但其实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却是位于西伯利亚东部的奥伊米亚康。
由于靠近北极圈,且海拔达750米,奥伊米亚康一年中日照时间变化极大,12月一天日照只有3小时,夏季一天日照长达21小时。在这里,一月份的平均温度为零下50摄氏度,历史上的最低温度达到零下71.2摄氏度,也因此被称为“寒极”。
正因为如此,这里才没有啥外人来访,2012年,中国探险队张昕宇、梁红在严寒下过冬,也成为第一批在奥伊米亚康野宿一天的中国人。
俄罗斯奥伊米亚康位于西伯利亚,雅库茨克以东800公里处、因迪吉尔卡河上游,是世界上最冷的永久定居点。在当地的语言中,奥伊米亚康是指“不冻的泉水”,传说中,因为有许多麋鹿喜欢在这里饮水从而逐渐形成了如今的村落。
目前,奥伊米亚康大约有500村民,主要以驯鹿饲养、狩猎和捕鱼为生。因为极端寒冷的天气,这里几乎寸草不生,村民日常主要食用驯鹿肉和马肉。奇怪的是,当地人并没有营养不良,医生说,秘诀在于当地人摄入动物奶,奶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村庄内的房屋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村子里几乎没什么现代化设施,村民如厕大多需要走出家门,多数家庭仍然靠烧煤或木材取暖。但是村民们世代生活在冰天雪地中,似乎对零下四五十度的温度早已习以为常。
那些奇葩的寒冷生活
冰冻天气给奥伊米亚康村民造成的另一困扰是埋葬逝者。他们必须用煤点燃篝火,燃烧数小时,以便让泥土解冻,然后把滚烫的煤推至一旁,开始挖掘,挖下十来公分后,再次点篝火解冻,多次重复。挖一个足够埋葬棺材的墓穴可能需要花费3天。
在奥伊米亚康,路上很难遇到人,因为这里的人大多都飞快地从一个暖和的地方跑到另一个暖和的地方。出门必须全副武装,就连上厕所也要穿上厚厚的衣服。大多数居民依然用烧煤和木头取暖,没有多少现代生活设备。因为室内的自来水管道会被冻住,许多住宅内没有厕所,村民只有去户外厕所。
通常,当地人偏好用毛制成的防寒衣物,加上帽子、外套、靴子、手套,这可是笔不小的花费。一件毛外套可能要花掉1500美元或者更多。如果有的女士又想保暖,又想时尚的款式,就更贵了去了。因为动辄零下四五十度的严寒里,天然的毛料才比较保暖,人造毛皮根本没有多大用处。其实,衣服贵也就算了,主要我比较关心他们是怎么晒衣服的?
其实是大家多虑了,因为在这样的天气里户外“晒衣服”,一般来说挂上去十秒就会被“冻干”。
极寒却很幸福的长寿村落
在村落里,最有名的一道菜就是生冻鱼片。当地人通常在冰下捕捉味道鲜美的鲟鱼、秋白鲑和宽鼻白鲑当原料。当鱼从冰面下打上来后,只30秒钟就会冻上,僵硬的像块板子。冷冻时,鱼要始终保持顺直的状态,否则不好切片。据说吃起来有些像西班牙火腿。
从前这里的人不知道牛奶的液态是什么样子,因为商店里卖的都是象牙色的一块块牛奶冰坨。现在室内有了取暖设备,就没那么夸张了。不过,当地最不缺的甜品就是冰激凌了,拿牛奶和浆果等原料搅拌一下,放屋外一会儿就能吃啦。
这里的房子建在深埋在地下的木桩上,房屋和地面至少得有0.9米的间隔。因为这鬼地方是永久冻土,房子直接建上去,屋里的热气就会融解地基,房子就会塌掉。 然后房子要特别厚实,门窗要四五层,水管要铺在地面上,要沿途设加热站,加上前面说的得跑到外面上厕所……够了!早就想问了:怎么你们就不能搬走吗,为什么要住在这鬼地方遭这份罪?
那你听听村民是怎么说的,瓦伦京·阿特拉索夫说:“寒冷对你有好处。它能让你保持健康,能杀死细菌。当气温下降到零下50摄氏度时,谁也不会生病。我可以在莫斯科生活,但这里才是我想呆的地方,这里可以狩猎和捕鱼。这儿的生活对于你们来说看上去艰难,但我们拥有洁净的空气,干净的食物、蘑菇和浆果。我们很快乐。”
一点儿没错,奥伊米亚康这鬼地方,最初是怎么出名的,因为最冷?不对。因为这里居住着许多长寿老人。绝对的无菌世界,完全纯净的空气和水,极少烹饪营养不流失的食物,冷到没脾气冻到没个性的好心态,样样都是能长寿的条件啊。
新闻推荐
合肥地标传奇之 “国字号”步行街,跨快步,奏慢调嬗变出的商业名街从老瓦房小商品市场如果有人问你合肥最热闹最适合逛吃节奏的地方在哪?那么回答:淮河路步行街,准没错! 虽有北京王府井、上海南...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