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胡霈霖/文 王素英/摄)元旦小长假期间,安徽商报记者来到省妇幼保健院,采写了《“八万”故事有了合肥版小宝宝比预产期迟到六天跨年=省钱“淡定二宝”为父母节省三万元》的新闻,昨日中午传来好消息,“淡定二宝”出生了,是一个漂亮的女娃娃,黄娟一家心想事成、开心不已。
“生了,生了!托你们吉言,真的是个女孩,太好了,我们家儿女双全啦!”二孩妈妈黄娟开心地说。 1月4日中午,比预产期推迟了数天、成功跨年省了足足三万多的“淡定宝宝”,在众人的期盼中平安诞生了。
仿佛是早早懂得了爸爸妈妈的心思,这个小宝宝在妈妈的预产期2015年12月28日到来之后,真是一点也不着急,稳稳当当地在妈妈的肚子里跨过新年、等到“全面二孩”政策正式落地,也为爸爸妈妈省下了一大笔钱。在安徽商报记者采访拍照的时候,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才刚刚开始“发动”,爸爸妈妈于是双双摆出“OK”的手势,代表“一切都好的意思,也是省3万的意思”。记者也把这张“创意十足”的照片给黄娟发了一张作为留念。
黄娟说,还没想好给宝宝起什么名字,先叫她“淡定娃”呗,等她长大以后,给她看着照片讲讲她还没出生就上了报纸的有趣故事。
黄女士喜得千金
■延伸调查
“70后”最纠结:生还是不生?
不过,和年轻的黄娟不同的是,“全面二孩”政策落地,最纠结的要数“70后”妈妈们了,生还是不生?太难抉择了。
跨入2016年,“70后”最小的也有37岁了,全部属于高龄产妇。“政策比我预期中来得快。大宝已经上学了,我们最忙最难的阶段终于算是熬过去了。之前一直嚷嚷再生一个给大宝做个伴,可是真的全面二孩了,我反倒犹豫了,担心自己的身体是否吃得消、精力是否跟得上,担心小孩的质量。”一位“70后”妈妈的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就在元旦小长假里,合肥的汤女士一改往日里“逢假期必出行”的习惯,抓紧时间去牙科诊所看了牙齿,“听说一旦怀孕,牙齿不能用药,否则可能影响胎儿,所以我先把牙齿的问题解决掉。至于还能不能怀上孩子、能不能养好这些,一步一步慢慢来吧。”42岁的汤女士说。虽然她的大宝已经上初中了,但自己有4个兄弟姐妹的汤女士,始终觉得一个孩子太孤单,“没有这个政策就算了,现在放开了,还是想试一试。”
“2015年对我来说有几件大事,一个是宝宝上小学了,一个是我年底前换了新工作。现在全面二孩政策来了,我刚刚来到新的工作单位,还没站稳脚跟,这个时候,生还是不生二宝呢?”生二宝就可能要暂停工作,或者是放慢职场发展的脚步,这也让“70后”的宋女士纠结不已。
新闻推荐
娃娃鱼给合肥恩人的一封感谢信敬爱的三位恩人:谢谢你们给我赎身,还帮我找到了新家!
敬爱的三位恩人:谢谢你们给我赎身,还帮我找到了新家!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