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鸣本报通讯员 任胜男
“叮咚叮咚……”近日,合肥市包河区滨湖新区蓝山小区8号楼卫女士家响起一阵清脆的门铃声,包河区方兴社区工作人员拎着礼品站在门外,为不久前乔迁这里的卫女士一家送上邻里的祝福。
卫女士享受到的是方兴社区社会事务部正在实施的一项长期性公共服务项目——“幸福邻声”。该项目旨在破解“社区冷漠症”,引导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居民自治、邻里交往,增强邻里间的心理认同。一搬到新家就收到邻里祝福,卫女士很感动:“以前搬新家收到的礼物都是亲朋好友送的,收到来自社区的慰问还是第一次,感觉特别温暖,立刻有了融入社区‘大家庭\’的感觉。 ”
“作为省城最年轻的街道级大社区之一,这里新建商业小区的居民主要是外来移民,门对门却不认识,邻里疏离和社区冷漠成为困扰这个年轻社区的一大难题。 ”方兴社区党委委员、社区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惠玲说。
去年7月起,方兴社区实施“幸福邻声”,社区联合社工、居民代表、社会组织、物业等相关方组成“幸福邻声”邻里关爱团,通过活动联络、亲情问候、敲门拜访、网络聊天、指尖微公益等方式,帮助社区居民重拾邻里亲情。送祝福的对象主要包括七类,即新婚夫妇、生孩子家庭、乔迁、60岁以上过生日的老人、孩子金榜题名、重病或残障人士、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的居民。“礼物都是经过我们精心挑选的,比如卫女士刚刚乔迁新居,我们送去了炭雕等工艺品,可用来美化家居;刚添宝宝的家庭,我们送去育婴手册等。 ”蓝山小区网格员刘莉介绍。
记者了解到,方兴社区除了上门送祝福外,还结合智慧社区建设实际,利用微信、QQ群,打造“指尖上的微公益”项目。
“我们利用新媒体‘几何级\’扩散传播的特点,通过微信、QQ群公众号招募爱心大使、志愿者、公益项目等,开展各种公益创投项目的宣传策划活动。 ”方兴社区党委书记沈先财说。有了这一社区公益创投的网络平台,不在一个地区的志愿者、公益人士也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展志愿服务,形成全民热心公益的效应。此外,社区将公益创投的项目、社工、志愿者、爱心人士等信息按照一定类别进行划分,根据居民实际需求开展点对点服务,实现公益服务的定制化。
“水电费什么时候交、小区最近有什么活动、你家孩子在哪上学……电脑上闪烁的业主QQ群,手机里跳跃的微信群,打破了空间距离,拉近了邻里间的距离。 ”蓝山小区居委会筹备成员吴红艳说。微信群里,小区居民遇到生活琐事或者难题等,都会到群里说两句。网上聊得熟络后,一些社区居民将网上建立的感情,从线上带到了线下。“社区建立微信群、QQ群等联络方式,鼓励居民广泛参与社区自治工作,不仅敲开了居民心与心之间的 ‘门\’,也为我们搞好社区工作增加了底气! ”吴红艳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以科技和制度保障司法公开,在公开的“自信”中赢得社会“公信”。作为“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的合肥中院,积极探索“互联网+”下的“阳光司法”——■ 本报记者 张鸣在全国率先建成减刑假释...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